1952年2月17日,吴瑞林出生在福建省晋江的一个乡村。父母以耕田为生,他是家里13个孩子中最小的。但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是引人猜想的,晋江地区是有名的侨乡,几代前就有很多人开始出海经商。成功者难免会回来接济一下故里,但这种接济和影响绝不是单纯限于金钱和物质,更多的似乎是一种精神和意识上的传承——他们大多数人漂洋过海,视野更为开阔,头脑更为灵活,对经商的概念更为活跃和大胆,而这些特征在后辈人的血脉里难免慢慢地有所沉淀。 吴瑞林12岁小学毕业,正赶上了中国历史上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便自此辍学。他所受的教育恐怕还没有他的父母亲多,但这在他这个年纪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中是很常见的。大多时候,人们都会认为他是开朗外向的。但他早期的成功归因于那种精明的天赋和经商的胆略和欲望。 从17岁开始,吴瑞林便开始在市场上混,想办法挣钱。他跑到石狮去学习缝纫技术,发现一天缝纫一件衣服挣到的钱相当于在田里辛苦工作七天,于是放弃田里的活计在家里做缝纫。很快他又发现,如果把想学这门手艺的人召集在一起进行培训,那么一天的收入等于他缝七件衣服。这件事他显然干得很好,其最直接的影响是,他在1982年便承包了当地的一家濒临破产的服装公司,并在一段时间内把它搞得红红火火。 吴瑞林于1982年承包了一家服装厂,为此他拿出了所有积蓄。这家厂发展到了300多人的规模,在当地,吴瑞林一度成了有名的富翁。20世纪80年代末的深圳是无法复制的,开放的经济风起云涌,年轻的创业者们开始在这里沸腾。他投靠了一个经营电话机生产厂的老朋友,担任车间主任的职务。在这个职位上,他在所能管辖的范围内进行了一次改革,辞退所有生产线上原来的工人,他们都是些广东当地人,价格昂贵,而且不再像最初那样勤奋。换上外来工的结果表明,这一措施对工厂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意义重大。他在当年就还上了原先欠银行的所有贷款。 1992年,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技术和资金后,吴瑞林决定自己干。他离开深圳到了惠州。他感觉这个有山有水的小城市会给他的小企业提供更自由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为自己公司的起步阶段确定了一条策略——傍大款。他租了一间800平方米的破旧厂房,把公司安置在了TCL电话公司的对面。 从1992年到1995年,吴瑞林的侨兴电话机公司通过实现产品外观和功能上的不断更新(譬如最早安装来电显示屏等),尽可能地压低成本并强化市场营销,度过了企业生死攸关期,终于建立了具有竞争性的市场地位——成为仅次于TCL电话公司的第二大电话机生产公司。从1995年到1999年,吴瑞林一直为其公司的融资上市做准备工作。 因为从1995年开始,电话机业务的后续竞争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激烈了。侨兴公司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产能。同时,吴瑞林想要分散风险,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发新的商业机会。而在1995年到1999年间,民营企业依旧很难从银行贷到款,风险投资也并不看好传统行业,上市募集资金对民营企业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1999年,侨兴公司竟真地成为中国内地在NASDAQ上市的第一家民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