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创刊背景是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建国的前夕,《光明日报》诞生了。
光明日报初由中国民主同盟主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都为光明日报创刊题词。
1949年7月起,光明日报就陆续开始创办《经济》、《文学》、《文学评论》、《学术》、《新语文》等各种专刊,开始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
1953年起由中国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合办。1957年改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共中央统战部领导。
1978年以来,光明日报几次调整办报方针,但以知识分子为主的读者对象始终没有改变。
1982年11月,光明日报明确为中共中央领导和主办。
1994年8月,经党中央批准的光明日报社编制方案明确规定:光明日报社是中共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新闻机构。
此报的顺序号从创刊第一号“号”的称谓一直延续至今,区别于其他某些报纸“期”的称谓。此报当时的零售价为旧币制20元,后升至200元一份。
当时《光明日报》社社址在北平西长安街32号,编辑、印刷厂在石驸马大街90号,报社社长未署名,当时报社设有8个部处组,分别有联系电话。
具体信息
它是中共中央直属的一张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全国性、综合性日报,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半个世纪以来,《光明日报》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敏捷权威的报道风格和高雅清新的个性品位,赢得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青睐。在改革开放的时候,《光明日报》把握正确导向,努力开拓进取,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服务于经济建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读者,风貌一新。光明日报在报道内容和版面安排上不断改革出新,体现了本报强烈的时代感和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光明日报》读者层次高,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办高校等;是知识分子互相交流的学术平台,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广泛性,是企事业单位和高校有效的展示平台。
《光明日报》的办报目的是最广泛的团结全国人民及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建设民主新中国。《光明日报》创刊第一号头版上刊有毛泽东为本报的题词“团结起来,光明在望,庆祝光明日报出版”,朱德题词是“民主光明”。并于以后数日内连续刊登董必武、叶剑英等国家领导人及各界知名人士的题词,由此可见,《光明日报》创办的重要性。
此报创刊时为对开4版新闻纸印刷,每版有固定的专题,如:第一版综合版,第二版国际版,第三版副刊,第四版地方版,如遇重大事件也会增版,增版后有时增加售价,有时附送,按专题划分版面的出版形式,仅十几天后就改为无专题版。《光明日报》创刊时的排版格式仍沿用我国旧有的书写格式由右向左竖行排版,由左向右翻页,字体为繁体字,一直到1955年1月《光明日报》率先对排版格式进行改革,改为横行排版,受到郭沫若等人的赞同,并评价指出,横排版具有科学性和经济性。《光明日报》创刊至今已有50多个年头,版数已由创刊时的4版增至现在最多时二十几版,涉及到马列、毛泽东思想,哲学,时事,社会经济,人文等学科和领域,成为我国较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光明日报》除在北京印刷外,还在上海、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兰州、成都、郑州、济南等十几个城市印刷。
纵观《光明日报》的发展历史,回顾报纸的内容,使我们看到《光明日报》鲜明特色,也可以说是50多年来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历史学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随着年代的久远,它的历史价值会越来越大。
光明日报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简称“光明社”)创立于1981年1月10日,是中共中央直属的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综合性出版社。
二十多年来,“光明社”立足知识界,面向全社会,坚持以教、科、文、理为重点出版方向,发扬知识密集性、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的传统风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的办社方针,致力营造“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光明社”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为依托,通过本部和派驻国内、外的70余个记者站广泛的人脉资源,形成了独有的核心作者群,建立了多渠道发行营销网络,并和同属“光明系”的“光明日报书评周刊”、“中华读书报”、“新京报”、“博览群书”、“书摘”、“光明网”暨其它新闻媒体建立了良性互动的宣传推广机制。
经过不断深化改革,“光明社”目前已发展成为具备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多品种、多媒体出版能力,业务涉及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网络传播等领域的出版综合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普、美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明版”品牌效应。
“知识引导世界,读书改变人生”。2005年,“光明社”将继续坚持“诚、真、勤、仁”的办社理念,全面推进“同心多元,以书为主,一体两翼,优质双效”的发展战略,通过导入CIS系统和ERP平台,努力将光明日报出版社建成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的现代化出版综合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