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从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护航行动到青岛国际海上阅兵式,中国海军在2009年向世界传达了构建“和谐海洋”的强烈信号与意愿。 一支更加国际化和开放化的中国海军逐渐走向世界。但是,事实证明,在舰艇走出去的同时,中国海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公关,需要与外界开展更多地直接交流。
细节决定成败
5月15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海军需要公关代表”的文章,文章称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海事安全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军将领进行了交流。中国海军的一位将军在回答境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海军必须保护中国广大的海域,中国也“绝不会威胁邻国”。但记者显然对相关的回答不够满意,“没人对中国反复声明的‘和平发展’和‘和谐海洋’提出质疑,但包括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想知道三件事:细节,细节,细节”。
相对照的是,此次国际海事安全会议上,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罗伯特·威拉德用漂亮的多媒体片段展示了美国海军为什么是一支“正义的力量”。
这篇报道再次提醒我们,中国海军“走出去”的同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真正令人担心的不是有预谋的战争,而是因为误判和交流不畅导致的冲突。”其实中国并不缺乏良好的意图,问题在于如何能够让国际社会有效接受到这一讯息,友好和睦的关系并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
国际公关是一项长期任务
实际上,随着近年来中国军队参与国际维和、联合军演等国际性军事行动次数的增加。军事“公关”能力、军事“软实力”的培养和建设,已经逐渐受到重视。长期以来,解放军“只会做不会说”的军事公关“软肋”正在逐步得到弥补和加强。
最成功的两个案例,就是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行动以及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大阅兵活动。前者为中国海军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普遍赞誉;后者则收到了“既展示了实力,鼓舞了国民士气,但又不给外界留下炫耀武力印象”的效果。
但是,新加坡媒体人士给我们“提了个醒”,随着中国海军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以及在提高近海作战能力的同时,逐步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对外界的解释性工作将是长期的,需要耐心的。亚丁湾护航和海上大阅兵累积的正面评价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对交流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和中国军队“走出去”以及与国外交往越来越密切的需求相比,我们显然还有提高的空间。“中国海军需要采取更好的媒体策略来说服别国接受自己的说法”。
随着中国国际责任的增加与和平发展的需要,海军无疑将成为国家武装力量建设中的一支关键性力量,既是建设重点,也是使用重点。国际社会必然对此保持高度关注,何况“中国军事威胁论”这个幽灵还不时在国际社会游荡。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中国海军而言,军事“公关”的软实力构建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作为国际性军种,中国海军舰艇具有更多接触外军的机会,也受到了外界的更多关注。参与国际海事会议、参加联合演习、组织护航行动、维护国际海上通道安全,这些任务都要求海军的各级指挥员,具备更为出色的对外交流与沟通能力。
而这种国际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求海军军官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更要求海军各级指挥员熟悉和掌握大量的国际法与海上国际惯例,具备在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规则与平台框架下,与外军展开各层次交流的能力,从而消除误解并防止误会,逐步建立必要的信任关系。在增强海军装备“硬实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海军“软实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