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加速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争鸣,在这一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下,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无论什么性质的社会,都会存在多种价值观和价值取向,要把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要有一个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凝聚人心,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古往今来,世界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我国古代,早就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后经历代儒家的融合,逐步形成了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价值体系,成为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稳定结构的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从党的宗旨出发,不断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经验,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井冈山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崇高精神,成为引领社会积极向上的强大力量。当前,在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中,必须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导地位,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种社会思潮价值理念的整合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不断巩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长期以来,我们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曲折的探索,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同时,也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认识。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这一共同理想。进入新世纪,在全球综合国力竞争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之际,我们党又提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力倡导了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了全面阐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将成为人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共同信念和精神支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遵循。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空前复杂的情况。为有效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国家安全,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更好地凝魂聚魄、强基固本。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样、多变,这既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各种价值观念的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在这种情况下,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为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利于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有利于团结凝聚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
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各具功能、各有侧重的四个方面。这一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先进性、广泛性、时代性和现实性,成为我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先进性。一个社会不同成员可以有不同的价值选择,但一个国家必须有共同的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这是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的前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坚持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放在首位,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广泛性。理想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能有效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发展的前景、民族振兴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把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经过实践检验提出来的,是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目标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在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理想和追求,集中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时代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既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大庆精神、九八抗洪精神和抗震救灾等时代精神,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不断吸收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了时代进步潮流的思想精髓。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奋发进取靠的是这些精神;抵御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靠的是这些精神;当前,在应对金融危机,提振信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更需要这些精神的鼓舞和支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现实性。在我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确立一种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认同,并能够自觉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标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准确通俗、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做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为引领社会风尚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结合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在用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的过程中,要根据党员干部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注意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提高学习自觉性。理论学习的目的在于统一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在组织学习时,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围绕社会热点和党员干部关心的焦点问题,确定学习内容,展开思想争论。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指导,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理性思维和把握工作规律的能力,让党员干部在不断解决思想困惑和提高工作水平中,形成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学习主动性。理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着眼,要特别注意关心党员干部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善于将理论教育与党员干部成长需求相结合,采取“融入”和“渗透”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充分认识立党、立国与立志的关系和重要性,亲身感受理论学习与自身成长进步的一致性,激发学习理论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实效性。及时发现和总结党员干部身边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尤其要大力宣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涌现出的,用实际行动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同时也要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让党员干部在自省和反思中明辨是非、善恶、荣辱。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化创建活动内涵。把创建活动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相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执政为民,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切实贯彻行政许可法,忠实地履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创建活动载体。要把创建活动与部门业务工作及每个人的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创建活动内涵不断丰富的需要,也是开展创建活动的根本目的。只有将创建活动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把业务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创建活动水平的尺度,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业务工作中去,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中,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头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确保各项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坚持常抓不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一个不断发展和巩固的过程。在工作中,要注意将长远建设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加以推进。注重实践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知和行的统一体,必须同日常工作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点滴中实现养成教育。要把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让每一名公务人员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行为要求,成为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理念,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积极组织参与服务于社会的志愿活动,不断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注重风气导向。风气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风气可以使人积极向上,反之,会消退人们的意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在做事、用人上要坚持群众公认的正确导向,在大力宣传表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和在重大突发事件中身先士卒,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先进典型的同时,还要大力宣传表彰在平凡工作中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同志,树立老实做人、干净做事的风尚。(李桂娥/中央国家机关工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