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6时33分2.6秒,新疆和田地区(北纬35.6度,东经81.6度) 发生了一次7.3级地震,和田周围几个县都有明显震感。然而,这次地震没有造成一个人死亡。
这在新疆并不是第一次,2005年2月乌什县6.2级地震、2007年7月特克斯县5.7级地震、2008年3月于田-策勒7.3级地震、2008年10月乌恰县6.8级地震等7次较大地震,震区都没有大的损毁,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一结果得益于新疆近年来推行的一项制度:2004年2月24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决策:在全区实施抗震安居工程,通过加固改造和拆迁重建等
特色方式,使全区城乡房屋抗震防灾水平普遍提高,全部解决城乡居民的抗震安居问题。
到目前为止,抗震安居房已在天山南北广大的农村全面铺开并取得了较大成果,2008年底,全区已新建和改造抗震安居房189.5万户,有836万人住上抗震房。其中,农村151.6万户、城市37.9万户。
新疆是我国地震多发区,全区所有县、市设防烈度均在6度以上,7度以上的县(市)达73个,占全区县、市总数的81.1%。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2004年以前,新疆传统的农民住房大多不具备抗震设防能力,许多已成危房。
新疆的这项政策得到中央的大力支持,国家每年投入了2亿元专项资金。新疆自治区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也拿出2亿元的资金投入,加上银行贷款、地县自筹、社会帮扶和群众自筹,使资金问题得以解决。截至2008年底,全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累计投入
建设资金412亿元,其中城乡居民自筹356亿元,国家支持12亿元,自治区配套11.1亿元,地县筹集12.3亿元,银行贷款15.9亿元,社会帮扶4.7亿元。
地域辽阔,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是新疆的特点。自治区有关部门汇集了中国科学院和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通过对新疆不同地县市情况的深入考察,提出了256套砖木、石木等建筑房屋的标准和图型,供各地选择。编辑了《农村房屋鉴定实施细则》、《农村房屋构造图集》、《精选八种结构图集》指导图集。
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这里盛产石头、沙子,土壤很少,无法产砖。根据这种情况,自治区向他们提供了石木结构的房屋图纸,建出的新房成为当地最漂亮的房屋,受到群众的极大欢迎。
2005年,他们又根据新疆地震波形等历史资料记载,请西安科技大学建造了一个平台,对所提供的八种抗震房进行科学鉴定,都通过了抗震实验。
在阿克苏市依干其乡,乡党委书记姚朝平带着记者看了一户农民的抗震房,他告诉记者,抗震安居房的质量是有严格的管理程序的,图纸用的是标准图纸,施工人员上岗前都要培训拿证,完工后还需经过乡防建办的验收。
在洛浦县恰尔巴格乡在巴西格村,我们走访了依明江·苏提的家,院子里的架子上爬满了葡萄的藤蔓.女主人见我们进来,忙在土台上铺上垫子,邀我们就坐,记者与依明江拉开了家常.在这个农家小院里,有两间住房,一个独立的厕所,一间独立的洗澡房,有自来水和沼气,一间大大的暖圈里,左边喂着十只羊,右边喂着二十只鸡。
巴西格村是一个掩映在一排排的白杨树中间的村庄,一个院落一个院落连成一排一排。县委书记告诉我们,他们利用地震安居房建设的契机,推进新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强调整村推进、原址重建、适当集中。他用四句话概括了新村建设的特点。油路建中间,房子在两边,水渠加林带,院内搞四改。他进一步解释,院内"四改"是指旱厕改水厕,柴火改沼气,羊圈改暖圈和庭院改脏、乱、差。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抗震安居工程实施中,很多地县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任务合并执行,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设符合本地特色的农民新村。
书记告诉我们,类似依明江·苏提家的改造他们已经完成了40000户。
目前,新疆许多农村,老百姓从几次大地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抗震安居房的好处,建房热情十分高涨,抗震安居房成为新疆农村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