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益友的宋任穷,一边将刘志丹遗体送往瓦窑堡,一边化悲痛为力量,沉痛打击敌人。由于刘志丹牺牲,中央军委任命宋任穷为28军军长,接替刘志丹,蔡树藩为政委。历经2个多月的战斗,红28军配合主力胜利完成东征任务,于5月初回到陕北,不久又奉命参加西征和追击胡宗南部等一系列战斗。
拨乱反正,大胆平反冤假错案
“文化大革命”中,宋任穷刚正不阿,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和崇高气节。
1978年12月,宋任穷调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政治敏锐性和高度责任心,把进一步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组织战线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首要和紧迫任务之一。在他的主持下,研究制定了数十个有关政策规定的文件,经党中央批准后贯彻执行。他日夜操劳,接待听取了许多受迫害干部的核心提示:今年7月1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宋任穷同志诞辰100周年。宋任穷同志是从浏阳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他诞辰100周年之际,138万家乡人民深切缅怀他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建立的功勋,决心继承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推动家乡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热血启蒙,激情书写《打倒省长赵恒惕》文章
宋任穷,原名宋韵琴,又名宋绍梧,1909年7月11日出生在湖南浏阳葛家乡乌石垅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家排行最小,上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13岁那年,他考上当地的金江高小(前身金江书院,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这里当时聚集着陈章甫(即陈昌)、夏明翰、陈作为等中国最早的一批年轻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是浏阳西乡革命的摇篮。陈昌、夏明翰在讲课时经常结合课文传播革命思想,感染得出身贫寒的宋任穷等一大批学子热血沸腾。宋任穷积极参加进步师生组织的各种活动,小小年龄就举着小旗子随大伙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列强,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的口号,唱着陈昌为他们编的革命歌曲《修路歌》(这首歌连同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宋任穷年至九旬时还记忆能诵)。他勇敢地揭露和控诉北洋军阀对湖南的反动统治,14岁时,大胆写下了一篇题为《打倒省长赵恒惕》的作文,得到校长黄普笙和老师们的赞赏,在校园内引起强大反响。
金江高小进步力量的日益壮大,引起当局的惊恐和仇恨。1924年春,当局威逼黄普笙、陈昌、夏明翰等一批进步老师辞职离校。对此,宋任穷等进步师生纷纷提出抗议,举行罢课。新任反动校长邱培钧对罢课事件进行了严厉追查,宋任穷因此遭到被开除的威胁,后因大哥出面周旋才得以保留学籍。金江高小短暂的三年学习给宋任穷正式走上革命道路,承担革命重任,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拜师学艺”,乞讨玩蛇艰难寻党
1925年,宋任穷以优异成绩从高小毕业,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深造。次年春,经人帮助任教于家乡的一所小学。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湖南革命运动高潮迭起,宋任穷为革命形势所鼓舞,一边认真执教一边积极参加当地的农民运动。1926年暑假,宋任穷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开始如火如荼的革命生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他随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曾参与改造王佐、袁文才部,先后在王佐营任连党代表、营党委干事,不久调任红五军临时特务连连长,康健任连党代表,负责红五军主力突围。在掩护突围战斗中,特务连与红五军主力失去联系,全连被打散,只剩下宋、康两人。此时,正值风雪漫天,寒冰刺骨,饥寒交迫的两人,只得埋藏好武器,脱去军装,沿着崎岖的山路向赣南方向行进寻找部队。几天后,他们用光了身上仅有的一点钱,为继续前往赣南寻找红军,只好乞求沿途人家施舍些残羹剩饭充饥,为遮人耳目,佯称是做买卖遭遇强盗抢劫,身无分文,被迫沦为乞丐。
宋、康两人顶着风雪,咬紧牙关来到上犹县时,宋任穷想,两人年纪轻轻的一路要饭,没有掩护不行,容易引起别人怀疑。一天,他们正好碰到一个姓吴的要饭老头,为找个掩护,决定拜老头为师。康健用身上剩有的一点鹿茸,换了几块钱送给了吴老头,算是拜了师,后来一路随同来到了赣州城。在那里,他们不但没找到红军,而且不久康健病逝。失去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宋任穷十分悲痛,决定带着乞讨工具返乡,继续找党找部队。途中,在江西万载县又拜两位玩蛇的江湖艺人为师以掩身份。历经一个月的艰辛跋涉,宋任穷回到家乡,却得知母亲和二哥已去世,大哥惨遭敌人杀害,但他并没有因此被吓倒,在家乡隐蔽半年后,又前往广东、湘南等地继续寻找党组织,在仍然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改名宋固,在醴陵县报名参加了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准备以后趁该部与红军交火时寻机回到红军部队。1930年2月24日,十五旅进攻苏区时在江西吉安被红军歼灭。宋任穷在火线上带领10余名国民党士兵主动向红军缴械投降。正巧,接受他们投降的是红四军原三十一团,里面有自己的老战友高自立、周昆等人。宋任穷如一个久被遗弃的孩子突然见到了自己的亲人,兴奋得眼泪直流。经审查后,党组织很快恢复了他的党籍,安排了他的工作。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突围长征时,宋担任军委纵队干部团政治委员。肝胆相照,与刘志丹统率红28军1935 年,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决定由陕北红军组成红28军,任命刘志丹为军长,宋任穷为政治委员,下辖三个团,共1200余人,主要任务是配合红军主力突破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宋任穷比刘志丹小两岁,宋任穷非常敬佩刘志丹的无私和坦然,刘志丹也视宋任穷为亲密无间的好兄弟,彼此推心置腹,相处融洽。1936年2月中旬,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挥戈东征,抵御日寇的侵略。宋、刘率领红28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3月份一举突破阎锡山的河东防线,歼敌两个营,占领罗峪口。此后,红28军先北后南,接连打败六股来犯之敌,于4月13日到达山西中阳县西部渡口三交镇。该镇南北环山,西面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次日拂晓,围攻三交镇的战斗打响,刘志丹在前沿阵地指挥时不幸中弹牺牲。顿失良申诉和干部群众关于落实干部政策的意见、建议,亲自主持研究重大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和复查结论。到1982年底,基本上完成了“文化大革命”中被立案审查的230万名干部的复查平反工作,并对涉及120多万人的历史错误结论,进行了比较彻底的复查,作了正确的处理。特别是一大批久经考验的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有专业才能的知识分子得到使用,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安定团结,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为完成党的这一历史性的重大决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坚定地执行党中央关于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选拔了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宋任穷在党的建设、干部培训、老干部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音容犹在,乡亲耳目中的三次回乡
宋任穷踏上革命征途后,从参加南昌起义,转战大江南北,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仅在大革命失败后,为寻找党组织回过一次家乡。新中国成立后,他虽思乡情浓,但因忙于工作,也仅回乡3次。1949年10月28日夜,阔别家乡20年的宋任穷乘出差之便第一次回乡探亲,与三哥宋瑞庭一见面就紧紧拥抱,相互倾诉。临走前,他再三叮嘱亲友要安心在家务农,带头遵纪守法,任何时候都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去干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事。第二次回乡是在1956年春,宋任穷趁出差广州途经长沙之机,前来看望他时常挂念的三哥三嫂。这次回乡之旅没有事先告知,仅有司机和秘书随从,与家人团聚也只有短短四、五个钟头。第三次回乡是在1988年5月。为确保党和国家领导核心的新老交替实现平稳过渡,宋老不顾年岁已高奔忙于全国各地,赴南方视察途经长沙时顺便回了趟家乡。宋任穷虽在中央位高权重,但每次回乡都是轻车简从,从不给地方党委、政府添麻烦。在家乡人民心目中,宋老不仅能征善战、功高德劭,而且廉洁自律、勤政爱民、乐善好施、可亲可敬。他的高风亮节、赤胆忠诚给家乡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继往开来,家乡建设任重道远
2005年1月15日,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任穷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时至今日,他已离开我们四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和拼搏精神一直激励着家乡人民干事创业、奋力前行。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近年来,浏阳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浏阳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实现了从一个比较落后的老区县向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跨越。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文明城市”等荣誉。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2.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5.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6812元和7618元,基本竞争力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81位。
家乡人民隆重纪念和深切缅怀宋任穷同志,就是要铭记他的教诲,学习他的优秀品质和崇高风尚,发扬他的革命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拼搏,开拓进取,谱写这块红色土地经济繁荣发展、社会更加和谐、人民富裕幸福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