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航运中心”大旗下,上海本地第一只航运产业基金终于诞生。
1月27日,上海虹口区副区长应名勇,在出席“2010中国国际航运高峰论坛”时透露,“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已经完成了基金管理公司的组建,待发改委完成基金备案程序后,将于近期开始募集资金,首期募资额度为5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另一只外来的、以航运船舶行业为投资对象的产业基金,也在上海酝酿,或将冠以“上海船舶产业基金”之名。据一位上海投资界人士透露,“这个基金的募资额将不低于100亿。”
在上海加速建设“两个中心”的背景下,上海市政府迫切希望以航运金融的发展带动航运产业增长,明确提出,“支持航运相关企业、金融机构等共同组建航运产业基金,为航运金融、物流等航运服务,以及航运制造业提供融资服务。”
但一个国际航运中心,却引来两只航运产业基金,二者将如何竞争、共存甚至合作?
上海班底
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的发起者,是清一色的本地公司。
虹口区副区长应名勇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说,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由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上海国际集团、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以及上海虹口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发起成立。
上述4家公司按照3:3:3:1的比例出资2亿元,注册成立了“上海航运产业基金投资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将负责管理航运产业基金的募资和运作。
这4家发起者都算是上海本地企业:中海集团在中国航运业排名第二,虽然属于央企序列,但落户在上海虹口区;上海国际集团是上海国资经营管理的旗舰平台;国泰君安则是上海本地券商;而虹口区国资公司是虹口区政府参与产业基金的通道。
据应名勇透露,航运产业基金的管理团队主要来自国泰君安,后者已在2008年8月获得券商直投业务试点资格。
2009年5月,国泰君安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专门从事直投业务,重点关注现代服务业、清洁技术行业、先进制造业等等。但一位国泰君安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航运产业基金的管理团队将重新组建,不涉及到国泰君安原有的直投业务。”
虹口区的北外滩,是上海航运物流企业的集聚地。虹口区政府将积极推动航运产业基金注册在本区,“但基金的投向并没有地域限制,不会局限在上海,”应名勇表示,“当然,首先将投向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急需资金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已完成基金管理公司的组建,接下来要报发改委备案,备案完成后再向全社会募集资金,首期募资金额为50亿元。应名勇表示,基金完成备案后,“不排除向社保基金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
而发起者之一的中海集团因为属于央企,在进行产业基金投资前还要报国资委审批。而国泰君安的投资也同样要上报到证监会审批。总体来说,航运产业基金还有一个报批报备的过程,离最后正式运作投项目尚有时日。
天津来客
上海本地公司发起成立航运产业基金的同时,另一只国际化的基金管理团队也在上海筹建船舶产业基金。
据上述不愿具名的投资界人士介绍,这只基金管理团队正是注册于天津的“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营团队。
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产业基金试点之一,首期募集金额为28.5亿元,由天津当地企业出资认缴,中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为基金管理人。公开资料显示,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的核心业务是,“通过股权投资和购买船舶资产,并以出租、出让等方式运营,为船舶制造企业、航运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
上述投资界人士告诉记者,中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相当国际化,部分基金管理者来自德国、美国或新加坡,“既懂航运、船舶,又懂金融”。这在我国发展薄弱的航运金融界非常罕见。
船舶产业基金虽然注册在天津,但其管理团队已在上海扎根多年,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关注已久。在天津船舶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后,该管理团队又致力于在上海成立区域性基金和各类专项基金。
这位投资界人士透露,上述管理团队计划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在上海成立一支船舶专项产业基金,“募资额度不低于100亿元”。
据了解,这支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跟上海市发改委、金融办乃至上海国际集团、中海集团都有过接触,他们在船舶投资领域的专业性得到了上海各方的认可。
但关键的一环卡在了工商注册上。中船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采用国际通行的有限合伙制在天津注册,如果要在上海成立子基金,就必须在上海注册成立有限合伙制的分支机构,上海市工商局以“没有这个先例”为由,拒绝了船舶基金及其管理企业的注册。
至此,有着“外来客”身份的船舶产业基金,迟迟没有在上海落地。“目前双方还在继续沟通,希望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基金落地的问题。”上述投资界人士说。
双基争锋
产业基金常被业界称为“官办PE”,因政府介入过深一度饱受争议。
国家发改委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基金试点,先后进行过三批共10只产业基金试点。但由于市场化的基金管理者和政府之间存在种种矛盾,真正运作良好的试点基金寥寥无几。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上海金融产业基金——也是发改委试点产业基金之一。早在2007年,该基金就获得国务院批准筹建,但直到2009年8月,基金管理公司才姗姗来迟。
上海金融产业基金的管理公司引入了中金公司与本地的上海国际集团对等持股,但作为外来客,“中金公司与上海方面在投资及管理方面存在不小的理念差别”。上述投资界人士说。
最终,中金公司派往上海的董事总经理贝多广黯然离任,而上海金融产业基金的首期80亿元资金至今尚未募集完成。
在试点产业基金遭遇各种困难之际,国家发改委改变思路:规定50亿元以下的产业基金不再由国务院审批试点,而是在各地发改委备案,“此举意在扩大基金自主权,减少政府干预”。
上述投资界人士认为,“专业化、市场化的基金管理团队对一只产业基金至关重要,政府不应该对其干预太多。”
在这位人士看来,上海航运产业基金“发起者都是本地的公司,政府和国资的色彩依然浓厚”。而更市场化的上海船舶产业基金,因“基金管理者是外来和尚”,想最终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自上海航运界的消息称,两只产业基金的发起者也曾坐在一起讨论过合作。但“航运产业基金想将60%的资金投资于航运业,另外40%投向其他行业”。这与船舶产业基金专注于航运船舶业的投资理念不同,并最终导致双方分道扬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