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具有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优势。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装备制造业尖端领域,提升上海制造业整体水平,市委市政府结合临港新城开发建设,规划了以装备工业为主的临港新城产业区,通过“新体制机制、新技术装备”实现新的产业集聚、技术集聚。临港新城产业区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色,将率先形成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提升上海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一、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工具的生产制造部门。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装备制造业包括8个大类、46个中类、178个小类的投资类机电产品。8个大类包括: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武器弹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还有较大的就业容量,其发展水平反映出国家在科学技术、工艺设计、材料、加工制造等方面的综合配套能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先发展现代装备业的战略决策,上海装备制造业将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特色。以新体制和新技术培育核心企业和专业化配套体系,重点发展对全国和本市的产业贡献大、经济附加值高、技术能级高的八大装备类产品:电站和输配电装备、数控精密加工装备、现代交通运输装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应用装备、智能化测量和自动控制装备、环保及清洁能源装备、重点专用成套装备、精密基础件。努力提高上海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集团。
二、上海临港产业区概况
为进一步推进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海港新城毗邻国际航空港和国际深水港的地理优势,市委市政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港新城规划建设以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临港产业区,构建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业、精密加工设备制造业、新型环保设备制造业、数字智能化自动控制装备制造业等为主体的综合装备产业集群。
临港新城分为洋山深水港、海港新城和临港产业区三大功能区块。规划如图所示。其中海港新城位于上海东南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距上海市中心城区50公里。北至大治河,西至郊环线A30公路?外环线A20公路?南汇奉贤区界,东、南至滨江沿海,包括海港新城、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为293平方公里。海港新城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以滴水湖为中心重点发展城市综合生活服务业,其中集中城市建设地区约为50公里,居住人口50-60万人。
临港产业区是以产业开发为主的功能区块,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地区面积约为12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近50万人。临港产业区将以打造国际一流现代装备业为主要目标,以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综合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研发服务、教育培训、出口加工、内外贸易等产业,形成具有显著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综合型产业区。
为实施临港新城的一体化开发,2003年11月30日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和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上海临港新城管理委员会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由市政府授权,负责临港新城的规划、建设工程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环保、土地等各项审批事项,并统一管理与协调临港新城的各项经济开发事务。
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临港产业区的发展建设、基础设施投入、配套发展和区内大市政建设、制定实施发展计划、寻找战略投资者,开展招商引资等工作。
临港产业区主要构筑三大功能区域:产业区、现代物流园区、产业区的配套区。
产业区以汽车产业、装备产业、物流产业为重点,包括重大装备产业区、中型装备产业区和高科技产业区。重大装备产业区依靠水转运或直接水运,具有配套港口或专用港池,并能够利用铁路运输,规划在沿杭州湾有建港条件的芦潮港农场附近。中型装备产业区主要依靠水陆转运或陆上运输,规划在陆上交通便利的区域。高科技产业区在东北步滩涂和沿轴线大道两侧布置,有较好的环境条件和公路、航空的运输条件。
现代产业物流园区作为产业区发展的依靠和洋山深水港的配套,是临港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区的配套区以生活设施为主,包括万祥、泥城、书院和芦潮港等城镇配套区,另外还包括东北部临海的科技研发、居住旅游的综合区域。
临港产业区首期开发考虑港、城、区的联动发展需要,将在五年内完成。首期开发分为三块,分别位于重大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和高科技产业区,通过两港高速公路连为一体。产业区将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园区以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汽车装备、船舶配套装备、大型机电装备等产业。高科技产业区将主要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科技研发产业,物流园区的首期启动区主要位于同盛大道北部地区,为产业区和洋山深水港提供物流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