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市区地理坐标:东经116038′07″-44′06″,北纬39028′42″-32′54″,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总面积6429平方千米。总人口408.3万人(2008年末)。市人民政府驻广阳区。 廊坊开发区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中心位置,廊坊出入口处,距首都北京40公里,距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60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国际机场70公里,距中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天津新港105公里,距拟建中的首都第二国际机场30公里,从廊坊开发区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到北京、天津、首都国际机场、天津国际机场、天津港都不超过一个小时,有“半小时进京下卫,一小时上天入海”之说。京秦、京沪、京山、京津、京九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4条国家级公路干线穿区而过。随着2000年京福高速公路和京哈高速公路的建设,这一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将对廊坊开发区的发展起到更强劲的拉动作用。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环京津经济圈的中心,大北京规划圈的腹地,位于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入口处,于1992 年6 月26 日正式开始建设。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进区,其中包括美国天河集团、德国鲁尔集团、德国西门子、韩国LG集团、澳大利亚BHP等1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国涉及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丹麦、荷兰、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3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初步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新型建材、轻工纺织、生物制药为主的五大主导产业。被原国务院特区办列为向海外客商重点推荐和重点联系的九个开发区之一。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廊坊建城区面积已达5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了40万人。
廊坊人爱这座美丽的城市。他们为这座城市描绘着美好的未来:打造京津之间的新兴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园林式生态型宜居名城,把廊坊市区打造成为环渤海区域内“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且具有北方鲜明特色的代表性城市。到2010年,廊坊城市规划区面积将达到11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60万。
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按照“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要求,围绕组团式发展布局,廊坊市加强市区主城区、万庄新区、开发区“小三点”组团建设,一个具有绿色隔离空间的三角形组团式城市结构已具雏形。
城市创新成绩显著,成功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两次被评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2007年又在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荣获跨国公司最佳投资中国城市奖。
2005年10月26日,廊坊市200余家印刷及相关企业负责人欢聚一堂,庆祝廊坊市印刷协会成立,廊坊市副市长吕爱英到会祝贺并讲话。此次加入廊坊市印刷协会的企业单位及个人共有207个。
河北省廊坊市素有“印刷之乡”之称,廊坊的印刷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进入新世纪后,逐步形成了上规模、上水平的趋势,奠定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到 2004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印刷企业 1550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08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261家,出版物装订(含专项制版)企业339家,其他印刷企业442家,打字复印400 家。印刷业拥有固定资产27亿元,从业人员6万人,产值25亿元,与京津250多家出版单位建立有稳固的业务关系,年生产能力用纸量 3000万令;近年来,该市印刷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利税每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该市印刷业综合实力在全省排位第一。市委、市政府将印刷业列入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
印刷协会成产后将担负起组织各印刷企业生产经营,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管理,推广先进技 术、交流工作经验,抵制非法出版、印刷、发行活动,规范印刷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实力等职责。
城市荣誉
1998年国家双拥模范城市
2003年全国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
200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3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3年5月18日,在全国中等城市中率先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
2004年科技强警示范城市
2005年被新华社评为中国二十佳投资区
2006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市
2006年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06年国家环保模范城
2006年国家园林城市
2006年保护臭氧层示范城市
2007年国家节水型城市
2007年首批中国最具魅力金融生态城市200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
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51.5亿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4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595.6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326.6亿元,增长17.2%。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1:55.7:30.2调整为12.3:56.6:31.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1.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22.4亿元,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35.9亿元,增长15.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26.0亿元,增长35.0%,增速比上年回落14.1个百分点。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2亿元,增长23.0%。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42319万美元,增长21.1%。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5.6亿美元,增长50.9%。其中,外贸进口总额20.4亿美元,增长85.5%。
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22.1亿元,增长27.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7.9亿元,增长27.5%。
据户籍统计,年末总人口408.3万人,比年初增加6.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万人,出生率为14.11%,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4.59%,净增人口3.9万人,自然增长率9.52%,比上年提高0.59个千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2元,增长16.7%。农民人均纯收入6155元,增长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