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上海红星美凯龙、北京居然之家、环渤海金岸(天津)集团、安徽海螺水泥、广东唯美陶瓷等100家优秀企业和宋志平、车建新等100位企业界、学术界知名人士分别荣获中国建材流通改革开放风云企业和风云人物光荣称号。
记者了解到,经过30年的努力奋斗,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一个流通体制多元化、商品全面充裕、品种丰富、门类齐全、有相当经济规模的建材商品生产与流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为推进社会经济进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充分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提升了产需衔接质量。1978年,我国建材工业总产值仅为153亿元,到2007年,已经达到17556亿元,增长了大约115倍,为实现市场配置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建材流通业有着极强的社会劳动力吸纳优势。据测算,目前,我国建材领域从业人员约为2000万人,其中,建材流通行业就容纳了约700万人。建材流通行业在提供社会就业岗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不可或缺。
三是积极发挥产业拉动优势,充分扩大了国内需求。30年来,建材行业已发展成为最具内需拉动力的重要产业,建材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在不断刺激人们的购买需求、改善生活品质的同时,也有效地带动了钢材、水泥、玻璃、陶瓷等上游原材料产业以及家具、纺织、家电、装饰装修等下游产业的大发展。四是建材商品进出口量不断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外汇财富基础。1978年以前,由于产品短缺,国力较弱,我国建材进出口量很少,到2007年,我国建材商品年进口量达78.55亿美元,出口量达到152.4亿美元。国内外产业的广泛交流,不仅使外汇财富大为增加,也有效地提升了建材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建材商品的流通质量。五是商品市场机制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与现代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建材流通效率。国有企业独家经营的旧体制被完全冲破,逐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格局和多元化的流通方式,建材超市、连锁、大卖场、摩尔式大型商城等现代流通业态和流通方式的出现和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建材与家居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了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商业成本,大大提高了资本的周转率,在现代供应链管理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国广大建材流通企业,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从容应对,决心把挑战变为机遇,积极发挥建材流通拉动内需的行业优势,将主动采取以下措施,保经济增长,保平稳发展。
第一,抓住产业投资机遇,加快更新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材流通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首当其冲的行业,30年来虽然发展很快,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抓住机遇,争取更多投入,加快更新完善仓库、码头、专用线、装卸设备等大量的与建材相关的流通设施和设备,将在低谷时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
第二,积极创造需求、刺激消费,鼓励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建材及其家居商品与人民的生活直接密切相关。为扩大内需,要继续发挥产业优势,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多组织那些科技含量高、环保性能好、工艺先进的新产品进入市场,吸引群众消费,不断创造出新的需求。
第三,推动流通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利用这次经济调整的机遇,加大流通产业的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全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连锁、超市、电子商务、银行卡结算的普及率,并不断扩大城乡覆盖面,建设现代化、科技化的建材商品流通体系。
第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绿色建材流通战略。坚决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产品,在建材流通领域大力开展“绿色标识”“环保产品”等活动,防止“非标产品”“非环保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危害。
第五,努力开辟农村市场,进一步拓宽建材与家居商品流通渠道。随着城市化战略的推进,中小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中小城镇以及农村地区对建材商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建材行业将会及时了解这些变化,积极主动开辟农村市场,不断扩大建材和家居商品的内需渠道。
20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还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新任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