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湖南太子奶过去那令人趋之若鹜的权杖,却如同“烫手的山芋”一样,在李途纯和投资银行之间两度易手。
这种频繁的易手,并没有带给湖南太子奶以欣欣向荣,相反把它一步步推向了水深火热。
可靠的信息显示,太子奶目前总资产为25亿,负债却高达26亿,这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资不抵债”。
“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太子奶,新年伊始,却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2009年2月下旬,湖南省株洲市政府牵头成立的高科奶业公司,宣布全面接管太子奶未来的经营事宜。这标志着困境中的太子奶终于赢得了一线生机。
两年前还被国际资本视为“金盆玉碗”的太子奶,缘何在两年之后就变得如此面目全非,“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国际投资银行,为何在千辛万苦地拿到太子奶的控制权后,却旋即做了逃兵呢?高科奶业到底会有怎样的神来之笔,来挽狂澜于即倒?太子奶的这个故事充满着悬念,也充满着期待。
李途纯的局让投行给搅了
时间回溯到2008年的10月。10月底、11月初的李途纯无疑是非常焦虑的。自当年6月由某媒体引爆的“太子奶资金危机”,使李途纯陷入了银行、经销商等诸多债主的围追堵截当中。
更为致命的是,2007年高调参股太子奶的高盛、摩根斯坦利、英联等三家国际顶级投资银行,也联手花旗银行等国际财团以及李途纯亲手选定的CEO谭孝敖,利用之前签订的对赌协议,对他的控制权发起了强有力的“逼宫”。根据几方于10月23日签订的一份不可撤销协议书商定,如果李途纯在11月22日之前不能找到新的战略投资者接盘,他们将接管李途纯在太子奶的所有股权以及管理权。
李途纯被迫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场“人肉搜索”般的寻觅战略投资者的征程。但国际投行不仅严格控制李途纯寻找合作伙伴的时间,还通过舆论工具,不断地向外界传达太子奶危机重重的信息。这使得李途纯的游说工作举步维艰。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李途纯的努力宣告失败,被迫签定“城下之盟”:尽管按照协议几大投行要付给李途纯4.5个亿的转让款,但由于李途纯的其它关联企业欠太子奶4.5亿的债务,两相抵消后,李途纯几乎是被“扫地出门”。
国际投行没能“金蝉脱壳”
通过对赌协议把李途纯逼走的国际投行,本来有个如意算盘:它们注入一部分资金,根据协议,大约为3000万美金,也就是2个亿左右的人民币,启动太子奶的正常运营,然后通过相对较高的价格迅速转手,实现“金蝉脱壳”。
国际投行的这笔账算得很精:它们总共投入了7300万美金,大约为5个多亿人民币,即使加上新注入的2亿人民币,也只有7个多亿,只要太子奶的股权能够卖到这个数之上,它们完全可以全身而退。以太子奶25亿的资产规模以及之前汇源以100多亿的身价转让给可口可乐的信息来看,太子奶能让国际投行赚得盆满钵满的。
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国际金融危机让资本巨头们迅速收缩了战线,而太子奶危机中披露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矛盾,也让众多有意向的战略投资者望而却步了。
或许是“嗅”到了难以“金蝉脱壳”的气息,三大投行允诺的3000万美金,迟迟没能到位,而在企业内外部的矛盾进一步激发的过程中,三大投行最后决定,把硬生生夺走的原属李途纯的太子奶股权,重新归还给李途纯。
这也就是李途纯所谓再度出山执掌太子奶的背后故事。
株洲市政府选择了“有为”
尽管太子奶的控制权通过一个轮回,再次到了李途纯的手上,但如今的李途纯,俨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无所不能的李途纯了。
这个时候,株洲市政府选择了“有为”:还在三大投行以及李途纯的股权之争处于胶着状态时,株洲市政府即出资一个亿,成立了由政府全资的株洲高科奶业公司,并以高科奶业公司为载体,通过租赁经营的形式,对太子奶的核心资产——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三大基地进行全面托管,在租赁经营期间,李途纯的股权将质押给高科奶业公司。事实上,高科奶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已经全盘接管了太子奶未来的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以空间换时间的方式,来挽救太子奶”,高科奶业董事长文迪波表示。这个对企业经营颇有心得的政府官员,说起太子奶未来的发展,信心很足。
按照株洲市政府的规划,高科奶业将把托管经营的利润用来偿还太子奶的债务,从而不断降低太子奶的资产负债率,而一旦这个指标降到70%以下,株洲市政府将考虑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今后我们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一定是有深厚行业背景的企业,而且优先考虑有国际背景的食品饮料企业”,文迪波表示。
高科奶业模式很有嚼头
“高科奶业的托管经营模式,在湖南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在全国范围,这种模式也是绝无仅有的”,说起这种开先河的创新模式,文迪波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翻阅中国危机企业的振兴史,不能发现,以两种模式居多:第一种是企业或者政府游说金融机构给予最大限度的金融支持,也就是开源;第二种,则是政府通过减税、财政补贴等政策性支持,减轻企业负担,也就是节流。
而浏览国际危机企业的发展史,更多的是采取政府采购的模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而恢复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像这种政府成立国有企业托管私营企业的模式,只有在两种背景共同作用下才会出现:一是,这个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力要足够大;二是,经济形势比较严峻。如果在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很好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倒闭带来的影响,很容易被市场所消化的时候,这个模式也不会采用”,文迪波进一步阐述道。
尽管如文迪波所言,高科奶业模式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危机企业的“灵丹妙药”,但它的确为政府处理遭遇危机的品牌企业这一课题,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