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油菜,指的是芥酸含量低、饼粕硫甙含量低的油菜。用这种油菜生产出的菜油,营养价值高,我国已努力推广了20多年,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优质菜油却未被市场认可,出现“家庭不用、超市难寻”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认为,在这“尴尬”的背后,是双低油菜标准化程度不高、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进一步下滑以及外资挤压等多重因素使然。
傅廷栋院士是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据他介绍,目前低芥酸菜籽油中的油酸含量平均为61%,仅次于橄榄油75%的含量,而下一步研究成功高油酸、低亚麻酸、低芥酸的菜籽油后,油酸含量最高可达78%,将超过目前被认为最好的植物油———橄榄油。
在大面积推广种植双低油菜后,油菜的芥酸含量,已由传统常规品种40%以上的高含量,显著降低。在成绩突出的荆门市,已普遍降低到7%到8%。但也只是接近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按国家标准,双低油菜,油中的芥酸含量在5%以下,饼粕的硫甙含量每克在30微摩尔以下。
即使达到国家标准,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加拿大最新公布的双低标准是:芥酸含量低于1%,饼粕硫甙含量每克低于25微摩尔。虽然对其达到双低标准采用的转基因技术,是否会危害健康,专家们多有争论,但其已经实现的双低标准,却是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一油菜出口大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国外油菜生产先进国家,采用机械化规模化种植,成本低,目前菜籽到岸价在每斤1.5元左右,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高出油率的竞争优势,为加工企业青睐。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至2月,我国进口的油菜籽达34.57万吨,同比增长了79.63%。
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国外转基因高出油率的大豆的大量进口,以及外资控制企业浸出工艺加工的低成本,不仅导致了我国大豆油脂产业几乎全军覆灭,而且也挤占了我国菜油等植物油市场,甚至成为迫使菜油退出了居民购物袋的重要因素,致使我国植物油料种植面积的持续下降。最近5年间,尽管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从1740万吨增长到了2235万吨,但油料作物的产量却再未达到历史高位,植物油的自给率降到40%,而一般认为,要达到60%的自给率才是安全的,满足需求靠的是持续的进口高位增长。
油菜是我国惟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与种小麦相比,种油菜还有肥田养地作用,生长周期也较短,有利于农民接茬抢种水稻和实现高产,油稻两熟比麦稻两熟水稻可增产5%至8%。在各种植物油料大量进口及国际油脂行情的冲击下,我国油菜籽行情自去年下半年起由每斤2.8元猛跌并持续低迷,即使在荆门这样生产优质油菜籽的地方,每斤市价现在也只在1.5元。由于国家提高了种粮补贴,种植油菜的比较效益进一步下滑,已严重影响到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为此,国家近日已明确表示,将实行高于市价的临时收储价格,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利益。
有关专家指出,这是对我国农业调控政策、进口调控政策合适有度的考验。粮油不分家、粮油安天下,对于事关我国粮油安全战略的双低油菜,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需要及时调整相关政策予以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