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后,中国外贸增速今年将首次出现两位数负增长。商务部预计今年全年进出口增速将下降16%左右。中国外贸发展现在面临哪些瓶颈,如何破解产业升级难题,未来发展前景如何?金融危机给中国外贸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众多专家昨日在“2009中国开放经济高层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中国今年或超德国 成第一大出口国
2009年可谓是中国外贸最困难的一年。在国际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形下,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中国遭受国际“两反一保”的案件超过100件,涉案金额同比翻番,达到120亿美元,去年为60亿美元。
但同时中国逆市前进,在外贸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首先,完成了保市场、保份额的任务。今年中国在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市场的份额明显迅速上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估算,上半年中国在美国、日本、欧洲三大市场的份额上升1.5%-3%,达到16%-22%。商务部副部长钟山预计中国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将由去年的8.86%上升到9%以上,中国今年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其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第三,应对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效。
据商务部统计,今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19640亿美元,下降17.5%,其中出口10710亿美元,下降18.8%;进口8930亿美元,下降15.8%。预计全年进出口接近2.2万亿美元,降幅16%左右。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
外贸发展三瓶颈 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虽然中国外贸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但其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严峻,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明年外贸的主要任务是“保市场、调结构、促平衡”。商务部副部长钟山强调,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中国必须下大力气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贸易平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认为,中国现在面临三个问题:1、低成本竞争优势还能走多远?低成本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农民工,2005年以前珠三角农民工收入十年仅增加26块。如果十年内,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届时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就会持续上升。中国需要解决将人口优势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问题。2、环境资源成本将上升,煤电油运等各种要素的成本将上升,包括人民币汇率,整个投资成本将上升。加工贸易转型和招商引资战略将面临转型问题。3、模仿创新是第三个压力。他说,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提出三个比较极端的判断: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很弱。2)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支撑仍然很薄弱。3)招商引资,“市场换技术”策略带来的直接技术效果还不够显著。
对此,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建议,可以采取两大措施改善外贸发展困境:
首先,从战略上讲,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等既有外贸战略。建议这些既有外贸战略通过共享发展计划来开拓亚非拉新兴市场,通过FTA战略,扩大东亚区内的相同贸易体系,通过“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综合物流平台以及金融服务体系。在落实既有外贸战略同时,能够实施价值链提升、富民兴贸、绿色贸易和和谐贸易新战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需要实施价值链提升的战略。战略重点在于通过外交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出口产品价值链向高新技术工序和环节衍生,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尤其是重大装备制造业增强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物质和技术基础,通过服务贸易和生产型贸易竞争力,增强出口价值链的进一步提升,通过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能力和现代服务业态改造传统出口优势部门。总体而言,使中国分工地位和出口状况向上提升一步。
二是建议实施富民兴贸战略。富民兴贸战略重点是低价贸易模式向差异贸易模式转变,最大限度把贸易利益转化为本国老百姓的经济福利;通过开放竞争和打破各种形式的垄断来增强跨国公司的技术外引,提高外贸质量和效益,增进中国老百姓的收入和福利;通过国际合作要素创造效益,鼓励和推动新型出口部门和服务业态发展,形成内生性新增长动力;通过改善民营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环境,增强民营中小企业满足内需和扩大外需的能力;最大限度为中小企业和本国的老百姓创造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三点争议:出口规模过大?
争议一:中国出口规模过大?
今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全球失衡理论,认为中国储蓄过高,应当减少出口、扩大消费。这一观点引发了激烈争议。商务部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认为,外贸涉及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甚至外交地位问题。中国总体外贸规模虽然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人均贸易规模很小,远不及第一大出口国德国。外贸规模庞大也并不一定导致贸易摩擦,处理贸易摩擦的关键在于怎么处理贸易关系和贸易结构问题。
张燕生则认为我国在稳出口的同时,应当统筹扩大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内需是大国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他说,就内需而言,大国一定是依靠内需生存和发展,13亿市场是中国的根本所在。而外需是指在保本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外需,就会摊薄企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边际收益增加。因此,外需对固本非常重要。但是1993年以来,中国面临着“双顺差”困境,中国实际资源净流出,这导致资源压力、环境压力以及整个发展环境的压力。中国下一步在稳出口的同时,应当相应扩大进口和推动走出去,借此调整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使它一步一步走向基本平衡。
争议二:美国消费模式改变,将危及中国出口?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何伟文认为美国消费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无需顾虑太多。首先,美国消费确实走低,但与整个GDP降幅相比,消费下降轻微,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支撑作用,占GDP比重不降反升。其次,美国储蓄率仅是暂时上升,很难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高储蓄率水平。第三,美国消费模式短期内很难改变。美国消费萎缩主要源于信贷收紧,而非政策打压。美国总统奥巴马虽然提出要提高储蓄率、转向出口型经济,但很难看到实际政策配套。相反有许多提振消费的政策出台。
争议三:低碳税势必开征,美借力打压中国?
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公司总裁路跃兵表示,以哥本哈根协定为标志,全球经济进入低碳经济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碳关税未来肯定会进入贸易领域。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欧盟拟对一部分产品实行碳关税,美国、法国也相继做政策研讨。碳关税一旦进入贸易领域,将影响贸易出口的竞争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美国想通过低碳经济打压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的发展。碳关税将对重化工业、大型制造业产生重大冲击。但中国也可借机帮助中国企业去海外并购清洁技术和低碳核心能力。利用国内大市场和低成本制造优势,使这些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更低,进而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之上再创新。
明年外贸恢复性增长四机遇
2010年我国商务事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复苏进程缓慢曲折。钟山表示,中国将面临四方面的挑战:首先,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经济危机尚未结束,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各国经济刺激政策也将陆续退出,这都将对中国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其次,国际需求不确定,特别是欧美国家的需求不确定。第三,我国外贸政策的连续性尤显重要;第四,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面对的压力加大。“但只要国内外形势不发生重大变化,明年中国外贸完全可以实现恢复性增长。”钟山表示。
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博士、研究员隆国强认为在今后5年中,中国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提高全球市场份额的机遇。除争取发达国家市场份额外,未来中国展中国家的市场份额将具有可观的提升空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成为一大亮点,以印度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进入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这对中国多元化出口市场、改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对成套设备的出口是非常重要的机遇。中国目前在全球市场份额去年为8.9%,其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的市场份额高达16%-22%,而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份额仅3%-5%。第二,引进高附加价值产业活动、促进产业升级的机遇。隆国强称危机之后,中国市场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跨国公司将扩大对中国制造业的投资,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而且随着更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在竞争压力下,在跨国公司和本地企业合作下,中国将孕育出越来越多的技术,从而提升技术水平。第三,“走出去”的机遇。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走出去”并购恰逢其时,并购门槛、成本都降低了。中国可以借机获取需要的战略资源、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获取国际品牌、收购国外销售渠道。第四,提升整个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