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实行集中供热51年来首次启动应急供热,6小时内全城半数锅炉点火为居民住宅升温保暖。截至11月2日18时,距离启动应急供热仅仅24小时,全市64%的供热锅炉点火运行。顺义等区县连夜启动了所有锅炉,全力保障京城供热。
11月1日气温骤降,超出了原来的预报预期。市供热办主任郭维圻说,11月1日早上,市市政市容委发出了供热预警通知,要求各区县和北京热力集团做好提前供热准备。时隔不过10个小时,市政府就做出了提前供热的决定,全市所有能启动的锅炉都紧急点火运行。
据了解,提前供热在北京供热历史上也曾出现,但都是提前多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像2009年这样的应急启动尚属首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迅速行动,一些区县主要领导连夜带队到各供热单位组织开阀供热。
供热命令下达后,本市最大供热单位——北京热力集团迅速行动,其所属具备条件的锅炉房立即开始点火,热源部门积极协调热电厂增加供热量。城市热网供热的中小学、幼儿园、医院、福利院室温已陆续上升。到11月2日晚,市政热网供热面积达到了3000万平方米,占市政热网中居民住宅供热总面积的43%。
11月1日,市供热服务热线电话62357575提前5天开通,接受市民咨询、投诉。截至11月2日晚17时,供热服务热线已接听电话900余个,其中咨询提前供热的电话有500余个。本市各供热应急队也提前进入了24小时值班备勤状态,随时处理供热中发生的意外。
市供热办负责人表示,由于供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供热单位点火运行并不意味着所有居民家中都能马上热起来。家中暖气不热的市民请耐心等待两天,预计经过4天运行全市绝大多数居民家中都能变暖。
另据介绍,2009年冬季提前向居民住宅供热,供热费不调整,政府将对提前向市民供热的单位进行补贴,对提前供热产生的燃料费给予全额补偿。
增加供热燃气,连发七道调度令
北京燃气集团运营服务部经理许彤,11月1日下午匆匆赶到位于西直门内的北京燃气运行监控平台。17时20分,他接到了当晚将提前供热、要求保障燃气供应的通知。
在燃气运行监控平台,他发现,天然气用量从中午就开始飙升——北京城区和近郊供热锅炉的主要燃料是清洁能源天然气,保障供应是重中之重。锅炉点火越多,需要的天然气量也就越多,管网压力就会降低。而燃气锅炉对气源要求很高,天然气低于设定的压力值,锅炉就无法启动。许彤心头的压力油然而生。
时间紧迫,容不得多想。启动次渠门站、启动王四营门站……在指挥中心,许彤一口气发出7道调度令,位于本市各条主干输气管线上的7座门站陆续启动,向城市燃气管网加压,增大燃气供应量。
雪片般飞出的调度令,迅速召回了200多名工作人员。刚刚下班回家的安全员小陈还没来得及脱下外套,就接到要求返岗值班的电话。推开家门,刺骨寒风让他打了个寒战。驱车赶往次渠门站,按时开阀加压,千百台锅炉顺利启动,给千家万户送去了温暖,而小陈只能忍受寒冷,在没有供热的门站里坚守了24小时。
迅速行动的还有百余名销售人员。由于很多供热单位还没来得及购气,燃气部门连夜开启了购气窗口。从19时开始,陆续有供热单位来人购气。“没想到还真能买到气,我们还以为得等11月4日早上班才能购气点火呢。”一位前来购气充值的供热企业会计说,她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的。
19时,燃气运行监控平台大屏幕上显示,全市燃气管网瞬时流量从此前的每小时40万立方米快速跃升至71万立方米,而全市燃气管网运行正常。许彤悬着的心落下了一半。21时,用气量升幅区域平稳,各监测点陆续发来监控正常的报告。
将立法规范应急供热
市供热办主任郭维圻11月2日下午表示,市政部门正在制定提前供热规程,今后本市将立法规范应急供热启动。
目前,本市正在起草供热系列规章,规范供热程序,提前供热的决定、启动程序、补偿等都将得到规范。据悉,本市启动提前供热将以气象因素为第一信号,赋予相关部门决定是否提前供热的权力,并制定相应启动程序。今后,供热企业的内部管理程序必须与政府的相关程序对接,实现全过程管理和无缝覆盖管理。政府还将提供规章,完善提前供热补偿机制,为供热企业维持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热价逐步与燃料价联动
近年来,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直接抬高了供热企业的成本。但由于供热费价格一直没有调整,已经影响了个别企业的正常运行。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将逐步完善燃料价格与热价联动机制,采取调价或政府补贴的形式保证供热企业正常运营。
市政部门负责人表示,此前燃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大都由供热企业自行消化。但长期下去必将影响企业发展,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最终影响市民供热。
为此,北京市将逐步建立价格联动机制,通过直接调整供热费价格和提供政府补贴的形式完善供热价格体系。据介绍,调整居民供热费价格,将由市发展改革委根据整体价格水平和居民承受能力综合决定。如果调价条件不具备,将发放政府补贴。但公共建筑供热价格将市场化,财政不予补贴。价格改革将循序渐进,不会一步到位,避免造成社会震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