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建设东部沿海先进制造业基地,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龙头企业、骨干项目和品牌产品,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产业基地”。
8月初,沿着福州、泉州、厦门、漳州一线,记者看到,从福州青口到厦门灌口汽车产业基地,从湄洲湾石化基地到东山湾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各地以龙头项目为突破重点,精心谋划,加快发展,一个个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呈现大项目带动产业大集群,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快步前行的喜人态势。
龙头拉动,产业链延伸壮大,主导产业战略支撑地位不断提升
7月份,泉州地区全社会用电量27.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4%,创单月用电量历史新高。其中,福炼一体化项目新增项目带动用电量大幅度增加,拉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提高,增幅达到222.34%。
随着今年5月福建联合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投料试产,一个千亿石化产业集群正在湄洲湾崛起。
沿“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石化基地”的发展路径,泉港石化产业不断集聚,成为区域主导产业。目前,泉港石化工业区已入驻石化相关企业39家,总投资530亿元,泰山石化仓储、永兴化纤等17个项目正在抓紧建设,己内酰胺、林德气体等12个超千万美元的石化项目正在筹建中。
“炼化一体化项目将形成600亿元以上的年产值,按1∶3的拉动效应,一体化项目将拉动形成1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链,在我省东南沿海形成一个千亿石化产业集群,可为闽南金三角传统产业带提供强有力的原料保障,为中下游石油化工、树脂和塑料后加工、新型材料、轻工、纺织等产业的迅猛发展注入新活力。”泉州市发改委石化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以上游带动中下游,以中下游促进上游”的双向推进战略,使泉州市石化企业已发展到2000多家,预计2009年全市石化总产值将达800亿元,同比增长84%,2010年达1000亿元以上。
龙头大项目拉动产业链日益壮大,正成为推进海西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中,机械制造业中的汽车工业同样是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要产业,对经济的带动性非常强。在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记者看到,一条以大金龙为龙头的“百亿汽车产业链”正日益强大。
2006年,全国客车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大金龙,整体搬迁至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大金龙的进驻,就像一块磁体,其工业吸附性产生了极强的聚能效应,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来到汽车工业城安营扎寨,包括玉柴发动机、江申车架、佳松座椅、东风德纳车桥等国内著名配套企业。
如今,以大金龙整车为核心,向上延伸至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生产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和技术开发商,一条完整的客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链已经形成。
目前,大金龙零部件配套厂商超过600家,据保守估算,其工业产值规模总计已达到2650亿元。2008年,大金龙采购的国产配件中,63.24%来自福建省内企业,仅集美汽车工业城内的企业就贡献了24.84%。
产业集群优势效应显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厦门汽车产业逆势而上。2008年,大金龙实现营业收入52.46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出口销售额达14亿元,同比增长88%,成为国内客车行业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厦门市汽车产业链产值达185亿元,2008年销量达29000余辆。
2010年,厦门将形成4万辆大中型客车、3万台客车底盘生产能力,轻型客车通过技改形成6万辆以上生产能力,形成10万辆的客车车身总成生产能力,为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划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产业集聚,上下游相互配套,提升市场竞争力
泉港石化工业园区,离炼化一体化项目2公里处,总投资约3亿元的6万吨/年环己酮项目工地,新矗立起80多米高的火炬塔,东鑫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总工王幽宇正领着200多名工人在现场展开全面安装。他说:“是大项目带给我们民营企业进入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化工领域,实现转型升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当地几家从事纺织、贸易的民营企业抓住炼化一体化项目即将投产的机遇,利用设备、建材市场价格低的机遇,于去年8月共同投资启动石化中游产品环己酮项目。
“我们生产所需的纯苯、烧碱、LNG三大原料,都可以就地解决。”王幽宇告诉记者,东鑫石化的主要原料纯苯是炼化一体化产品,双方已签一年供货6万吨的初步协议,烧碱正和在泉港的湄洲湾氯碱对接,当地LNG门站正在建设。“比如纯苯,只要通过铺设管道,就可从炼化一体化直接输送过来。加上产品就地供应,每吨成本可节省300元。”
环己酮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是溶解能力强、低毒及相对较低价格的高档溶剂,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产品,除福建外,近邻的广东、江西、广西、海南和台湾是我国环己酮的主要市场,公司产品填补了华南地区空白,得到中央新增投资1072万元,是我省民营企业单个项目获得的最大补助。
王幽宇告诉记者,总长20公里的炼化一体化公用管廊工程一期即将完工,二期也已启动,将来泉港石化园区上下游产品将通过管道配送。如此紧密的上下游关系,令当地民营企业家心动不已,不少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也都瞄上炼化一体化的产品。
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纺织服装鞋业、塑料橡胶制品、化学建材、工艺制品产业的主要产地,对石化产业中下游原料的市场需求量巨大,而目前已生成数十家石化企业承接一体化产品。其中,将于年底正式投产的石狮佳龙60万吨PTA项目,上与炼化一体化PX项目紧密衔接,下与当地聚酯、化纤厂家配套,把周边30公里内的众多下游聚酯、化纤、织造、印染、成衣企业与大型石化紧密联系,形成从炼油、化纤原料到纺织、服装一条完整的产品链,将大大加快石狮超千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
产业集群优势效应凸显的,还有闽侯青口汽车城。
位于青口投资区的福建戴姆勒汽车即将正式投产。奔驰汽车选择青口,正是看中这里以东南汽车为龙头的完善的汽车产业链。
目前,在青口为东南汽车服务的配套厂有130多家,其中一级配套企业46家,有了比较完善的汽车产业链,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以青口汽车城为中心向海西腹地辐射其影响力,带动了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对国际汽车巨头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由福汽集团、戴姆勒轻型汽车香港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福建戴姆勒汽车公司落户青口后,德国本特勒汽车系统公司、德国海拉集团、美国英提而汽车配件公司、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荻原株式会社、泰国山友集团等世界著名汽车配套生产企业纷至沓来。目前,青口生产的汽车配件除满足本地汽车企业需要外,还大量供应国内外汽车生产企业,青口正积极筹划申请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近日,青口汽车城更名为海峡汽车产业城。明年,青口将建设海峡西岸最大的汽车交易中心,包括汽车销售、 二手车交易、二手车中介等服务,青口汽车产业链将从生产领域延伸到销售服务领域。
福汽集团廉小强董事长告诉记者,再过3到5年时间,海峡汽车产业城将形成30到50万辆规模,汽车产业将更具集聚效应。
科学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先进制造业高地凸现
“这里将来还有动物园、植物园,真正体现和谐发展。”站在东山湾东侧的漳州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南部大山上,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康溪顺告诉记者,“开发区南部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区域已列为生态控制区,将严格加以保护。我们目标是打造我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
位于漳浦县的古雷港区,水位深、不淤积、航道宽、风浪小,航泊条件好又紧靠国际航线,并有充足锚地,是全国少有的30万吨级深水避风良港。根据福建省“十一五”临港重化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规划,古雷开发区将重点培育发展石化、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等产业,使之成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总投资约188亿元的古雷石化启动项目建设工地,2000多亩的土地已整平,工人们正在安装围篱、植树绿化,开展厂区设备基础及储罐区地质勘探。项目将于2011年投产,启动期年产值将达800亿元。
穿过泉港区后龙镇坑仔底村郁郁葱葱的生态防护林,遥望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只见红花点缀管道,绿树掩映银塔,整个厂区呈现出“厂在林中、林在厂中”的和谐景象。泉港石化基地大手笔投入生态建设,城市生态园林已投入资金800多万元,造林绿化2500多亩,山地补植6500多亩,初步构建起了一道保障群众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美化人居环境的绿色环护林带。
作为第二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所在地,泉港致力打造生态型绿色石化基地。根据国家六部委联合评审通过的《泉港石化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这里将重点建设石化循环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示范链和公用工程“岛”三类项目,从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土地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石化循环产业链集中发展炼化一体化及其下游、重油催化热裂解(CPP)和1,4-丁二醇、环氧乙烷有机原料等三条产业链,做到上、中、下游项目共生、一体化聚集,企业之间化工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弃物的互供共享,最大限度地节能减耗。
清洁能源产业示范链依托热电联供、焚烧装置热能利用、海水循环直接冷却和灰渣综合利用等项目,循环利用废料和余能,最大限度实现清洁生产。
该园区还将加快建设中水回用、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态园林、二氧化碳精制、公用管廊等配套设施,形成集约利用的公用工程“岛”,推动污染集中处理和废弃物循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