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千年的历史根系,孕育出隽永深厚、绚丽多彩的巴渝文化。巴渝歌舞,是重庆城市的标志性文化,是繁花似锦的巴渝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第二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开幕在即,一出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精心打造、重庆市歌舞团倾力演出的大型情景歌舞———《巴歌渝舞》,将作为本届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在重庆大剧院盛装亮相。
骁勇善战的巴国武士、渴望爱情的苗族青年、哭嫁的土家族姑娘、搏涛击浪的三峡纤夫,以及那些我们熟悉的旋律———《川江号子》、《木叶情歌》、《黄杨扁担》、《太阳出来喜洋洋》……在《巴歌渝舞》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出中,一幅幅活色生香的巴渝民族风情画卷展现在眼前。
“准确地还原巴风渝情,艺术地再现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创作《巴歌渝舞》的最高原则。”总导演宁永宗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艺术家,带着对故土深沉的爱,以及求根溯源、传承历史的情怀,两年多前,宁永宗和另一位重庆作家、诗人,一级编剧何培贵联手,开始了《巴歌渝舞》的创作。他们深入巴渝大地,体验民风民俗,采集原始素材,撞击思维火花,今年4月,《巴歌渝舞》剧本问世,转入紧张的舞台创作。
《巴歌渝舞》全剧由《序/古歌·武舞》、《巴渝谣曲·田歌》、《木叶青青·情歌》、《山高水长·船歌》、《土家风情·酒歌》和《尾声》六个部分组成,展现了多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生活情趣的场景,展示了丰厚而独特的巴渝文化风貌。在剧中,声乐、舞蹈作为主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追求原始朴实的质感,并强调歌舞交融、载歌载舞,还原民间歌舞表演的纯朴自然,让观众感到这不仅仅是演出,更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一种远离都市文明、体现了天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统一的生活。
既传承,又创新。为了推陈出新,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巴歌渝舞》在对原始素材的二次创作中,大量采用了现代技法。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川江号子》,经过重新编曲后,加入了交响乐的元素,不仅更能烘托出那种波涛汹涌的气势,而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舞蹈编排上,运用现代编舞技法,对我市苗族、土家族的民族民间舞蹈语汇,进行重组、夸张、强化,使之既保持了原始朴实的质感,又符合今天的观众口味。
在第二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专题审定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指出:“《巴歌渝舞》是巴渝文化的特色剧目,充分展示了以歌舞为主的地方性文化。可以作为今后的常态演出剧目,到外地、区县演出。”何事忠部长对节目创作作出了“独具特色、适用广泛、整零皆可、长演不衰”的总体要求。
在原生古朴的民族歌舞与新锐的艺术构思的碰撞中诞生的《巴歌渝舞》,将是一张崭新的重庆文化名片,如同《云南映像》之于云南,《映像丽江》之于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