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 林红梅)“十一五”的五年里,我国加速编织立体交通网,我国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均迎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建设热潮,取得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陆海空条条大道畅通,基本满足了百姓出行需求。适应社会新期待,在“十二五”中,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官”,仍需进一步大步“先行”。
2006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了“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交通发展理念。在“三个服务”指导下,“十一五”成为我国历史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大的五年。
一串串统计数据,是蜿蜒在祖国大地交通网的浓缩表达:
在陆上,到去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万公里,五年新增3.2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
全国农村公路通车里程到去年年底达到345万公里,五年新增通车里程53.5万公里。其中,东、中部地区94%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西部98%的建制村通了公路。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有路走,有车坐,“村村通”成为广大百姓最欢迎的“德政工程”。
全国邮路总长度达到380万公里,五年新增40万公里。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975亿元,同比增长21%。
在水上,我国内河水运建设五年总投资为1000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至“十五”末的投资总额;全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55.1亿吨,五年新增30亿吨;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
在水上运输获得大发展的同时,我国五年救助遇险人员97367人,平均一年救助超过19000人,救助成功率达到96.3%。全国共设置了20个直属海事机构,112个分支机构,承担起水上安全监管工作;国家五年对救捞共投入55亿元,救捞系统拥有各类救助船舶70多艘、120艘打捞船舶和21架救助飞机,海上有人遇险,救捞队伍快速出动救人。
在空中,中国民航业“十一五”期间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统计数据显示,到去年底,中国民航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倍;通用航空作业年均增长10%;通用机队数量翻番,达到1000架。去年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05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货邮运输量达到520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14.1%、14%和11.1%;航空运输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比重提升了3个百分点。
条条大道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出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百姓出行趋向便捷、安全、顺畅。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公路客货运量完成300亿人次和220亿吨,分别是2005年的1.8倍和1.6倍;港口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内河货运量完成17亿吨,是2005年的1.6倍;民航客货运量完成2.66亿人次和500万吨,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1.6倍。
交通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距离百姓出行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局部堵车、航班延误、春运难等困扰百姓出行的现象仍然存在。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据预测,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总量的要求将是现在总量的两倍左右,今后,发展仍是交通人要啃的最大的“硬骨头”。在今后的五年里,将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衔接,合理配置资源,逐步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到2015年,初步建成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
主要建设内容为: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加强省际连接线即“断头路”建设。修订国家公路网规划,强化国省道改造,力争“十二五”末路网整体结构优化升级,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序推进沿海港口建设,完善煤油矿箱等主要货种港口布局,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以临港工业为依托的沿海港口新港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实施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荆江河段治理工程、西江航运干线和京杭运河扩能工程等重点项目;优化机场布局,增强机场保障能力;加强邮政基础网络建设和增强快递发展能力,基本完成空白乡镇邮政所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