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雪豹生活在雪线以上,是中亚高原特有的物种
□文/《北京科技报》记者 陈永杰
“这次卧龙拍摄到的照片首次证明了野生雪豹的存在。另外,如果一个动物被证明在一个地区存在,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就应该有一个种群。”
日前,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首次对外正式公开了一组用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经过有关专家鉴定后确认,这是邛崃山系首次拍到野生雪豹的实体照片。
“我们不是一次,而是先后五次拍到了野生雪豹的照片,一共有10多张。”四川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肯定地告诉《北京科技报》。
为了调查卧龙的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今年年初,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同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对邛崃山系的野生动物种群进行监测。他们首次在海拔4400米以上安装了两台700万像素的红外线照相机。“原来,我们的野外观测对象只针对野生大熊猫的种群,而且只在海拔2000多米的区域架设了红外线相机。今年,为了摸清卧龙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类的‘家底’,我们把红外线相机架设到海拔4000多米的地区。没有想到,相机刚刚架设好,我们就拍摄到了野生雪豹的照片!真是幸运啊!”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的刘副局长回忆当时的情景,仍是很兴奋。
卧龙保护区野外巡护队员在1月底的一次例行任务中意外发现,在卧龙保护区梯子沟木香坡高山流石滩架设的一台红外线照相机在1月16日和1月31日先后两次拍摄到一种大型猫科动物。
“当时,我们很激动。但是,不敢确定是不是野生雪豹。”刘副局长告诉《北京科技报》。其中一张黑夜拍摄到的照片中,左侧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悬崖,右边是一头全身布满黑斑的威猛猫科动物。它正翘起和身子一样长的粗壮尾巴,回过头来用眼睛瞪着相机,一对眼睛犹如探照灯一样。
红外线照相机为什么能拍到野生雪豹?卧龙自然保护区野外观测的合作单位北京大学山水保护成效监测项目王大军告诉《北京科技报》,在野外见到野生动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森林环境中。很多野生动物,它们每天的活动高峰是在早晨、黄昏甚至夜晚,而这些时间段并不是人类的主要活动时间。加之长期以来,受人类捕猎和人为干扰的影响,众多野生动物对人的警觉性很高,往往在人们发现它们之前就逃之夭夭了。受这些因素的限制,用自动拍摄的红外触发相机成了是最好的选择。从2002年起,他们就开始使用红外线触发照相装置进行大中型兽类及雉类的综合调查。
王大军称,他们在卧龙架设的是被动式红外触发相机,主要架设在野兽必经的道路上和水源地。由于野兽是恒温动物,当它从相机装置前方经过时,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差异会引起动物身体周围热量的变化,触发被动式红外传感器,进而触发相机拍摄。
野生雪豹生活在雪线以上,是中亚高原特有的物种。在我国,属于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IUCN保护等级中被列为“濒危”。由于生活在4000多米的雪线以上高海拔地区,行踪诡秘,被人们称为“雪峰隐士”。专家们只能粗略地根据大致的栖息地范围和每只雪豹的领地范围,推算出它们全世界的数量。据专家估算,目前全球野生雪豹大概仅有3500只~7000只。
卧龙地区以前虽有发现野生雪豹的记录,但是,一直没有直接的影像证据。
这次,卧龙特别行政区资源管理局拍到照片后,工作人员便把这些照片视为“珍宝”,不轻易给外人展示,就连提供红外线照相机的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也仅只有瞄上一眼的机会。
出于谨慎,工作人员并没有急于把拍到雪豹照片的事情对外公布。“当时,我们想再多拍摄到一些雪豹的照片,或者找到野生雪豹的脚印、粪便、毛发等更多证据。”刘副局长说。
幸运的是2月25日、3月16日、3月22日,红外线相机又先后三次捕捉到“疑似”的野生雪豹。其中,3月22日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是在比较接近的时间,在不同的位点拍摄到的。
这时,工作人员才觉得,该找专家来鉴定这些照片了。他们把3月22日拍摄的照片拷到笔记本电脑中,找到长期在卧龙自然保护区调查野生动物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胡锦矗教授。胡锦矗教授是我国研究大熊猫领域的“国宝”,20世纪,世界上3位最杰出的野生动物研究学家之一夏勒尊称他为“中国研究大熊猫的第一把交椅”。
“照片中是野生雪豹。”《北京科技报》连线已经80岁的胡锦矗教授。他说:“卧龙资源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当时带来一个笔记本,给我看了他们拍摄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雪豹侧面的照片,另一张可以看到雪豹的眼睛。我们的实验室就有野生雪豹的标本,所以,我不会看错。”
虽然能够确定照片中是野生雪豹,但是胡锦矗教授强调,单从照片看,不能确定雪豹的年龄和性别,以及当时的状态。
“由于雪豹是独居动物,每只雪豹都有自己的领地。所以,除了在每年1月份交配的季节,以及母子雪豹外,在一张照片中,很少能看到两只雪豹的存在。”胡锦矗教授说。
据胡锦矗教授介绍,以前在与梯子沟只有一山之隔的宝兴就有野生雪豹活动的记录。邛崃山最高峰四姑娘山海拔有6200米,曾被证实有雪豹分布,它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西北方,而梯子沟正好是位于卧龙保护区的东南方向。
野生雪豹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四川的甘孜和阿坝自治州也是雪豹分布的边远地区。由于和青藏高原的山脉是连在一起的,存在野生雪豹活动的可能性。前些年,一直有非法的捕猎者在九寨沟等旅游地区兜售野生雪豹的毛皮。
胡锦矗教授还强调,卧龙近年来生态越来越好,作为野生雪豹的主要食物的岩羊在卧龙比较多,随时都能看见200多只岩羊集体行动。客观上也为野生雪豹的生存提供了条件。
在野生雪豹的照片公布后,有专家认为,卧龙的雪豹照片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刷新了雪豹分布区东南边缘地带的纪录。他们从拍摄到的野生雪豹照片的数量和时间、地点的变化上推断,卧龙保护区内的野生雪豹已具有一定的种群规模。
对于以上说法,胡锦矗教授表示反对。“刷新记录的说法不准确,青藏高原是雪豹分布的中心,而卧龙是雪豹分布的边缘地区纪录,不能说刷新分布记录。而根据现有的照片材料,不能确定当地野生雪豹具有种群规模。”胡锦矗教授强调。
2006年初,在青藏高原东昆仑山支脉布尔汗布达山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志刚曾用自行研制的“豹眼I型-自动感应照相系统”首次拍摄到了我国野生雪豹的照片,他听到卧龙拍摄到野生雪豹的照片后非常高兴。
“卧龙自然保护区有可能拍摄到野生雪豹的照片,因为卧龙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有裸岩的存在,这些都是雪豹的生存条件。”蒋志刚研究员说,川西地区在历史上就有雪豹的存在,前些年一些中药材商人非法倒卖的豹骨中就有雪豹的骨头,证明雪豹的数量还是不少的。
“这次卧龙拍摄到的照片首次证明了野生雪豹的存在。另外,如果一个动物被证明在一个地区存在,对于一个物种来说就应该有一个种群。”蒋志刚建议,当地保护区不能满足于几张照片,应该跟踪调查下去,根据照片分辨雪豹的个体、活动范围、是否有幼仔出生、雌雄个体的情况等,要为研究卧龙地区的野生动物种群分布积累科学研究的依据。
对于雪豹照片能否证明雪豹在当地存在的问题,蒋志刚说,完全可以证明。因为照片是专业的人员用专业相机拍摄到的,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如果工作人员搜集到如毛发、脚印、粪便、尿迹和捕食猎物的残骸等更多证据,将更加能证明雪豹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