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总网 > 国家政治 >
  推荐阅读
胡锦涛
胡锦涛,男,汉族,1942年1
  胡锦涛
习近平
温家宝
吴邦国
周永康
令计划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李克强
贺国强
李长春
  特色推进
商权支付
编者按: 所有人赚的都是认知的
  [专家观点]商权支付百日回本,
[专家观点]购买商权课程“充电
[媒体报道]媒体析国资委新掌门
[论坛视点]顾秀莲在中国特色实
[时代声音]把握机遇 迎接挑战
[时代声音]总设计师何镜堂:东
[专家观点]李毅中:具有中国特
  全程服务,名动九州
 

 接受专业咨询,
   展开扬名之旅!

 进行品牌包装,
   提升公众形象!

 参与特色评选,
   获得权威肯定!

 参加权威活动,
   结识权威人士!

 进行专业传播,
   美名传扬四海!

 载入国家史册,
   丹心光耀未来!

 
服务热线:010-68232149
  抽签选官之中的理性
 
时间:2009-06-02

抽签也许是人类最古老的资源分配办法之一,但是,时至今日仍然在大量使用,如体育比赛中的场地选择及对手选择,如购买贵重物品时的优先选择权,等等。今日社会抽签所要解决的问题与古时候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时候也许需要用抽签来决定谁去死,今天这类问题基本已经很少发生了,但是为什么抽签还会如此广泛地活跃在现代生活当中?

可以推断:抽签在解决某些分配困局时仍然是最不坏的抉择。

我们先来讨论抽签一般会使用在什么情形下。第一,所分配的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如果比较易于分割,人们则会花时间去讨论如何比较公平的分割,而不是抽签。一块面包,两人争来争去,可以一人一半,不用抽签;如果争来争去,谁也不肯放弃,那就恐怕得用抽签来解决。第二,分配的标准难以确定。谁该得谁不该得,没有局中人都认可的标准。那就抽签算了,与其分不下去,还不如接受概率的摆布。第三,没有特别强势的局中人。如果有,强势方肯定不会接受抽签来解决。抽签实际上有利于弱者的选择,因为概率这只“上帝之手”不会欺软怕硬。

从成本的角度看,抽签是各种分配办法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从效果的角度看,用于解决上述三类问题也不能算是劣势。

选用官员能否用抽签之法?当年古希腊时期,曾经用抽签来决定谁担任公职。当然,当时担任公职更多是一种义务而不是权利,是用抽签来决定谁不得不去“承担义务”,而不是决定谁“拥有权力”。今天我们所讨论的是能否用抽签来决定“拥有权力”。

如果按前面三种情形来看,第一种情形是符合的,所分配对象具有不可分割性。官位总是有限的,一个官椅只能一个人坐,可以轮着坐,但是不可能同时坐。第二,关于分配标准问题。就官员选拔而言,这其实牵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岗位需要什么人,二是候选人是否符合。这标准既好定也不好定,尤其是候选人是否符合这一点。所谓好定,就是原则好定;所谓不好定,就是在条件大体相当的情况下,很难说谁就比谁更合适多少。第三,候选人当中肯定有强势者,有弱势者。这个强势显然不是指能力素质的强势,而是指人脉关系资源的强势。作为人脉关系强势者则可能会反对抽签,而作为人脉关系弱势者则有可能赞成抽签。

明朝万历年间吏部尚书孙丕扬,还真发明了“掣签法”,用竹签来决定官员的录用。荒诞吗?从理性上来说,确实是荒诞。但是放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点也不荒诞,恰恰十分理性,起码是个最不坏的办法。如果吏治风气坏到不走门子、拉关系不能外放的程度,正直之士又不愿意或不屑于搞旁门左道,那抽签起码为那些正直之士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概率“垂青”的可能性。智商最低的人也比竹签有智慧,但是人有私利,在私利熏心的情况下,有可能作出对自己最好而对组织最坏的选择。但竹签不会,它没头没脑却作出了最不坏的选择。

今天确实抽签越来越少了。记得进机关这么多年好像就分房子时抽过签。分房子为什么要抽签,因为与利益太相关了。难道就分房子与利益相关吗?不尽然。是不是我们大部分事情都能处理得很智慧?也不尽然。时时都会发现用抽签可能产生更加合理的情景。

现在公务员考试,候选人是正式录用的3倍,也就是有三分之二的入围者要被淘汰。这是大家比拼社会关系的时候到了。大学毕业生能有什么社会关系呢?那就需要家长上阵了。所以有人说就业竞争,实质上是家长的竞争。如果我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社会关系处于劣势的学生,我一定希望用抽签来解决。概率带给我的可能性应该比拼关系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可见,不要把类似抽签这等事情简单地视为荒诞,其实荒谬之中有理性。尤其是我们还没有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更不应该那么自负。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人民论坛》 (2009-05-16 第06版)

 
上一篇:县域科学发展的“三个战略”
下一篇:创新是县域发展的动力
  相关链接
·丁薛祥
·韩正
·赵乐际
·王沪宁
·汪洋
·王岐山
·栗战书
·李克强
·习近平
·2010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
·中国湿地博物馆开馆 彰显环保行
·中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多党合作的典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人民共同作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贾庆林强调: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进步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1990年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1970年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1960年
·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记(1950年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法律声明在线申报文档下载网站地图友情链接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图鉴社 北京政研院 京ICP备09110630-1号

承办:北京政研院中国特色研究所 技术支持:北京政研院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所定推集团股份公司

中国特色推进联盟旗下网站:中国特色总网 中华职工学习网 全国创争总网 中国图鉴 中国年鉴 中国国情 中国亲稳

中国商权产业联盟旗下网站:商权公司 商权生活 中国生活 定推生活 先健生活 汽车生活 旅游生活 百货生活 圣农生活 志高家电 开创水产 实达智能 智光节能 迪马到家 金森秀 美秀网 房团网 拼图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