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谈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核心内容
|
|
时间:2009-06-02 |
|
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本民族成员热爱祖国的生命激情的激励,离不开本民族成员忠诚祖国的生命理念的启迪和引导,离不开人们献身祖国的生命情操的自觉和持守,离不开人们建设祖国母亲的生命活动的推动。这种流淌在民族文明长河的物质之躯、沉积在祖国发展历史的精神之体中的生命情结,是民族文明进步的生命之根,祖国发展壮大的精神之本,也是人民团结奋斗的力量之源。这种物质与精神交织互渗的神奇力量就是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活动中,把个人和祖国生存利益一体化而形成、巩固起来的热爱、忠诚、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生命情结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活动中,把个人和祖国生存利益一体化而形成巩固起来的热爱、忠诚、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生命情结。它既是热爱祖国的情感之结,也是忠诚祖国的思想之结;既是献身祖国的道德之结,也是保卫、建设、发展祖国的行动之结;既是个体理性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品性;也是个体保卫、建设、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品性。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
1.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以思乡恋土的乡土情结为重要的情感纽带。故土家园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成员赖以成长的最初环境,恋土思乡的质朴情感,自然成为世界各民族爱国主义的共同的情感心理基础。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这种恋土思乡的情感更为深厚和强烈,成为我们民族颇具特色的生命情结。中国老百姓“叶落归根”的归宿意识,海外华侨寻根问祖的“本根意识”,都是中华民族这种深厚的乡土情结的生动体现。虽然这种乡土情结具有自发性、朴素性、地域性,有待于上升到爱民族爱国家的理性高度,但它却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生命根源。正因为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所以,从古到今一直是中华民族保家卫国、建设家园的爱国主义历史实践的动力源泉。对于我们来说,中华民族的乡土情结既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笔沉重的历史遗产。
2.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以维护祖国的共同利益为根本。祖国的共同利益是奠定爱国主义的物质基石,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以维护祖国的共同利益为根本。祖国与民族、国家和社会既有联系也有所区别,祖国利益与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既交叉重合而又矛盾排斥,只有体现了祖国的共同利益的民族、国家和社会利益才与祖国利益相对应。这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生动鲜明地体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古代社会,爱国与忠君、爱国与爱家、爱国与爱族、爱国与爱“天下”相互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但只有那些具有宽容开放的民族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行为,才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在近代救亡图存的革命斗争中,国家主权完整、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维护并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时代要求。一切围绕着这一历史主题而展开的救亡运动、启蒙运动和现代化的探索实践,都程度不同地凸显出这一时代课题并实现着这个救国兴国的历史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完成后,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成为中华民族维护祖国共同利益的中心任务。这一崇高的价值指向,生发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政治热情,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体现为热爱集体的道德风尚,民族平等的团结精神,热爱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同心同德的爱国实践,保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实现民族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理想,成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华儿女对振兴中华的宗旨的认同,已经超越了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界限,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良好愿望,成为中华民族的普遍共识。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以自强不息、贵和执中、群体至上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在维护发展祖国共同利益的历史创造活动中所形成并巩固起来的主体精神品质,这就是自强不息的文明创造精神,贵和执中的经验理性精神和群体至上的道德自觉精神。(1)自强不息的文明创造精神。自强不息既是主体的一种刚健有力,奋斗不息的价值品性,也是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更是一种发愤作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贵和执中的经验理性精神。中华民族推崇和谐一致,反对偏颇极端。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一以贯之的处世态度和价值理想,“中庸”是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的方法论依据。(3)群体至上的道德自律精神。“群体至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人生价值观,“群体至上”的道德自律精神,指这种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实现,不是靠外在的社会规范的督促去执行,而是靠主体的精神自觉,靠自控的方法和力量去实现。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自强不息的文明创造精神、贵和执中的经验理性精神和群体至上的道德自觉精神的有机统一体。其中,自强不息是主体,它是中华民族维护祖国利益的历史创造活动的强大发动机,而贵和执中与群体至上则构成支持这一主体的两翼,为这架发动机的良性运转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4.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是文化统合的爱国主义。所谓“文化统合”指创造富有个性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主题,文化既是统帅又是合力,文化统合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基本个性。把思想文化视为解决社会人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传统。这一传统使中华民族把文化建设视为创造中华文明、维护发展祖国利益的重要内容。这样,文化的力量就超越了血统和政治的力量,成为整合凝聚中华民族的根本力量,文化认同也成为个人认同并归属祖国的基本方式。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历史特点和独特的民族个性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其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历史特点,体现了独特的民族个性。这些特点主要有:
1.一脉传承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很早就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内陆环境,从事稳定的农耕生产活动。虽然屡次遭受战争的苦难,也有过短暂的历史分裂时期,但统一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分裂的时间。而且,各民族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融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华文明。如此绵延不断、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在世界上实属罕见。之所以如此,我们以为,这要归功于中华民族始终以祖国共同利益为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形成了既一脉传承又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了这一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在致力于发展祖国的经济文化、创造卓尔不群的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保家卫国的斗争中,在立志革故鼎新、报效祖国的创新探索中,不断地推动着祖国向繁荣昌盛的方向前进。不仅如此,这一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吸纳新鲜血液,弥补自身的短缺,克服自身的惰性,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2.以和为贵的博爱精神。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反抗侵略、热爱和平,反对分裂倒退、维护团结统一为核心内容的以和为贵的宽容气度,有效地改善了祖国生存发展的人际交往关系、民族交往关系和国家交往关系,创造了一个和平安定、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在古代,它表现为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的人际交往,以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反对侵略,维护和平的思想行为;在近代又演变为反抗西方列强侵略,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的救亡图存的精神;在现当代又升华成中华民族实现促进祖国统一,推进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意大利的利玛窦说:中国人“从未想过要发动战争。他们很满足自己已有的东西,没有征服的野心”。英国的罗素也说:“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他们希望的只是自由而不是支配。”外国思想家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精神的描述,正是对我们民族以和为贵的宽容气度及博大胸怀与博爱精神的肯定和认可。
3.文化统合的认同方式。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实质上是以维护发展祖国利益为根本价值取向,是一种对个人生存的归属性意识和对祖国生存的责任性意识。但是,使个体成员对祖国这一社会共同体形成归属、认同的力量,可以是自然的血统力量、经济力量和政治强力,也可以是精神状态的感情力量和文化力量。但最后统合各种力量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历史合力的力量是什么?我们认为这是中华文化。它对个人和祖国的关系进行了价值定位,比较全面地规定了个人对祖国的义务和责任,形成了群体至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在《历史研究》中比较了世界上21种文明,认为,只有中华文明是唯一至今幸存且绵延不断,一脉相承的文化。称赞我们民族“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上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可见,中华文化具有整合各种分散的社会力量,凝聚人心,统一意志和行动的历史功能,因而成为认同自己祖国的最根本的方式。千百年来,正是这种超越性的文化资源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4.道德自觉的实践理性。中华民族把爱国主义从根本上诠释为个人对祖国的一种神圣崇高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把“人文化成”视为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把“崇德”看成“广业”的根本途径。爱国不仅成为国格之本,更重要的是它已内化为个人的人格力量,“做正确的事”始终在价值上优先于“正确的做事”,“做人”是根本,“做事”是应用。这样道德自觉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实践方式,积淀成一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和道德践履的社会文化定式,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的格局和走向,陶冶了中华儿女忠诚、热爱、报效、建设祖国的道德情操和人格精神,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品位。道德自觉的实践理性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作者为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传统爱国主义(中华民族形成至1840年):是在相对封闭的内陆地区和大河流域,在自然经济、专制主义和宗法伦理相结合的农业社会结构中形成的、以乡土情结为根基、以忠君爱国的主体形式创造中华文明的文化统合的爱国主义;
近代爱国主义(1840-1949年):是在民族独立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变奏中形成的,以抵御外侮的反侵略斗争为社会心理基础、以振兴中华为本质内容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
现代爱国主义(1949-1978年):是在和平环境中形成的,以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发展新中国为主题内容,以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为本质的艰苦创业的爱国主义;
当代爱国主义(1978年-):是在全面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形成的,以全球华人的民族共识为社会基础的,以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内容的开放创新的爱国主义。
陆迪摘自《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史论》一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