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省威海市旅游局获悉,拟于今年8月18日至23日在威海市举行的第三届中俄(威海)滨海旅游度假论坛,目前已被列入中俄两国共同支持的八大旅游交流活动之一。
7月7日,中国国家旅游局祝善忠副局长率领的中方代表团,与俄罗斯联邦体育、旅游与青年事务部副部长罗日诺夫率领的俄方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旅游分委会第六次会议,双方一致同意将第三届中俄(威海)滨海旅游度假论坛列入中俄两国共同支持的八大旅游交流活动之一。
据悉,第三届中俄(威海)滨海旅游度假论坛活动将由山东省旅游局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该活动以“迎接迅速崛起的中俄旅游度假业”为主题,旨在通过与会代表的广泛交流与探讨,理清中俄游客特别是俄罗斯游客滨海度假的主要需求,探索威海滨海旅游度假产品开发与俄罗斯游客滨海度假需求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以推动中俄休闲度假业的深入发展。论坛期间,威海市将与中俄口岸城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探讨建立中俄旅游合作联席年会制度。第三届中俄(威海)滨海旅游度假论坛列入中俄双方为推介旅游资源及深化中俄旅游交流举办的八大旅游交流活动之一。至此,第三届中俄(威海)滨海旅游度假论坛被正式列入国家级旅游合作活动。
威海市旅游局一名负责人指出,中俄两国旅游近年来交流日益密切,2008年俄罗斯游客来华旅游人数为312.3万人次,是中国的第三大海外客源市场;中国公民旅俄人数79万人次,是俄罗斯第二大海外客源市场。威海市自2007年国内首创中俄(威海)滨海旅游度假论坛以来,先后邀请200多名俄罗斯旅行商和媒体记者来威海实地考察踩线,威海已成为俄罗斯游客喜爱的度假旅游胜地,目前,俄罗斯是威海的第三大海外客源市场。接待俄罗斯游客由2001年的575人次上升到2008年的10438人次,威海已经成为山东省接待俄罗斯游客最多的城市。“相信随着中俄滨海旅游度假论坛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会有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游客来威海休闲度假。”这名负责人说。
部分景点介绍:
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口,距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乘旅游船20分钟便可到达。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河,背接湛蓝的威海湾,素有"不隅屏藩"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北陡南缓,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1.5公里,最窄0.06公里,海岸线长14.95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旗顶山海拔153.5米。岛东碧海万顷,烟波浩淼,岛西与市区隔海相望。全岛植被茂密,郁郁葱葱,以黑松为主,多达2700余亩,1985年被命名为国家森林公园。1999年刘公岛被建设部命名为"国家文明风景区"。
刘公岛是AAAA级风景区。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国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其与南北两个半岛呈二龙戏珠之势,固被称为“海上明珠”。
据史料记载,威海在汉代叫石落村。东汉末年,这里属于东莱郡,是刘姓皇族的封国属地。公元220年,文帝曹丕废汉献帝刘协建立魏国后,就对刘姓皇族进行剿杀,刘氏皇族的一支为了逃避追杀,便千里迢迢来到了偏远荒僻的石落村,成为这里的早期居民。刘氏到石落村落户以后,以出海打鱼为生,并经常到刘公岛上垦荒种地,消暑纳凉,那时此岛被人们称之为“刘氏别业”,后来演称为刘公岛。刘公岛的名字由此而来,并一直沿袭至今。
环翠楼公园
环翠楼公园座落在威海市区西夸古山东麓,倚山而建,呈上升地势,占地300多亩,环翠楼始建于1489年,因其在群山环抱、翠绿环绕中,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
环翠楼至今经过两次大的改建和重建。明代的环翠楼画栋雕梁,飞檐栈门,1931年改建,1944年被日军焚毁,1978年威海市人民政府计划重建环翠楼,形成亭台、楼、廊组成的古典式建筑群,主楼三层,高16.8米,楼顶为琉璃瓦覆盖,歇山式层檐,雕花缕空窗,楼子檐由著名书法家舒同书写的"环翠楼"三个大字奕奕发光,楼背的匾"环阁凌空"出自著名书法家黄苗子之手。
登楼远眺,海空一碧,山水名胜,隔海相望刘公岛,街市美景尽收眼底,令人赏心悦目。 夜晚的环翠楼被灯光披上一层神秘、美丽的外衣,翠绿的古松,朱红的楼阁,仿佛在灯光中飘逸游动,如梦如幻,整个一个美丽的仙境世界。
随着威海都市化进程,环翠楼公园内又增添了一些现代化健身娱乐场和游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优美的娱乐环境。园内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各处密布有许多珍贵、稀有树种,如流芳、百日红,园内有动物园,拥有数十种动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二级保护动物天鹅等。设有园中园,既成为环翠楼公园一大特色,又为游客提供了游乐休息的场地。
公园位于市区中心,为广大游客在住、游、吃、住、购、娱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条件。 环翠楼公园是一个四季皆宜的旅游场所,园内植物、花草四季常青,三季开花,炎热的夏季是一个乘凉、观赏、游玩的好去处,中秋赏月别有风趣,而在严冬,大雪下的环翠楼又是一番景色。
成山头
成山头风景旅游区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山脉最东端。故而得名:成山头。成山头海拔200米,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与韩国隔海相望仅94海里,是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所以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
成山头自古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商定天下之后 ,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210年,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 礼祠名山,求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始皇庙”及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等古迹;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东巡海上,拜成山日主祠、观日出,建成山观,且作赤雁歌。
自古成山头就是兵家必争地,三国、隋唐、明清,均有兵事发生。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最后一战—黄海之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就殉国在此。为了表彰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光绪皇帝御赐碑文,谥号“壮节”,邓碑至今还保存于皇庙内。
成山头三面环海,一面接陆,群峰苍翠延绵,大海浩瀚碧蓝,峭壁巍然,巨浪飞雪,气势恢宏万千,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一九八八年被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始皇庙座落在峰下阳坡上,原是秦始皇第二次东巡成山头修建的行宫,后被当地百姓改建为始皇庙,以此纪念秦始皇曾幸临此地,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秦始皇的庙宇。庙内有:前殿日主祠、正殿始皇殿、东殿天后宫、邓公祠、钟楼及戏台。前、正、东三殿青砖红柱、飞檐凌空,殿内日主、始皇巨大塑像金面王冠、神态威严,邓公祠内有光绪皇帝下诏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御赐碑及第一代修庙人、第一位老道长徐复昌羽化棺(清代出土物)。
秦代立石:秦始皇东巡到成山头,命丞相李斯写下:“天尽头秦东门”,并立碑于成山头山顶峰,因年代久远,石碑断成两截,上半截有字部分落入大海,现存山顶的底座高120厘米,宽145厘米,厚75厘米。据专家考证:此碑石质为水成岩,与成山石质不同,确是秦代立石。
现在位于成山头的“李斯碑”是仿秦代立石所建,上面用小纂所刻“天尽头秦东门”。
每到旅游旺季,登临天尽头的游人络绎不绝,来体会“观海无边天做岸,登高绝顶我为峰”的佳境。
秦桥遗迹相传秦始皇东巡来到成山头,要在此修建一座大桥到东边观日出和寻找仙药。他派人日夜运石填海造桥。感动了东海龙王,龙王命海神帮助造桥。海神一夜之间造桥四十余里。始皇感激不尽,要面谢海神。海神说“我长的得太丑,只要不画我的像,愿与帝王见面。”谁知始皇不守信用,让画师藏于工匠之中,把海神画了下来。海神察觉后,十分生气,斥责始皇违约,立即毁桥而去,只留下四个桥墩。《三齐略记》有载秦始皇在成山造桥之事。
传说秦始皇手下方士徐福为讨始皇欢心,骗其说:东海里有三仙山,那里有长生不老之草。秦始皇信以为真,拨给徐福三千童男童女及大量金银,让他寻找仙草。徐福找不到长生仙草,便又骗始皇:东海有一条大鲛保护仙草,阻挡在海面上,不能靠近仙草。始皇求药心切,遂召集优秀射手,赶到成山头,站在海边的一块大礁上箭射鲛鱼。这块礁石遂得名:射鲛台。
秦始皇、汉武帝都曾登临过成山头,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为了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篇章,对广大游人进行生动爱国主义教育,一九九六年兴建了秦汉文史馆,馆内陈列了秦汉时期与成山头风景区有关的部分文史资料和文物,分六个展厅,内容丰富多彩,深受游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