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清洗、细致拼接、着色上釉……一系列令人屏息凝神的文物修复工作首次呈现在普通观众面前。近日,圆明园文物公开修复活动正式启动,市民可在现场亲眼目睹诸多破碎瓷片被复原成一个精美瓷器的过程。
在圆明园南门内的文物科技保护基地,设立了“文物现场修复展示区”,近百片大大小小的瓷片摆满了工作台,工作人员仔细地比对、分拣瓷片。另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对瓷片进行擦拭,像拼图一样按照原有纹饰图案用热熔胶对瓷片进行拼接。通过玻璃幕墙,市民可以近距离地观看修复间内文物修复全过程。
圆明园文物修复公益活动组委会负责人介绍,修复文物中主要是圆明园出土的官窑和民窑破损瓷器,修复过程包括照相记录、器型图绘制、分拣、清理、拼接、塑型、上色、做釉、做旧等16道工序,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从3万多片出土瓷片中挑选出可以修复的瓷器瓷片,目前仅选出五百片。首批修复完成的20件文物中不仅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使用的精致器具,也包括宫女、太监使用的普通用具。
工作人员介绍,在此前的瓷器分拣和拼接过程中,他们还意外拼接出了一件康熙双龙青花碗。
据了解,现场修复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至10月。目前,市民可在现场看到已完成修复的20件文物,其他130件圆明园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预计在10月18日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成。届时,修复完成的文物将交付给圆明园,并举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