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态是最宝贵的财富。近年来,无锡的生态环境呈现出逐步转好的喜人迹象。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市创新资源管理方法,以最严格的环保制度治理污染、保护生态息息相关。
少排污就是多盈利
新年伊始,新区一家外资企业拿到了排污许可证,并为此支付了一笔有偿使用费。如果COD排放量低于环保部门核定数量,企业就可以把余下的指标交易出去,通过减排产生经济效益。
试点实施水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是这两年来我市改革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的重要突破。2008年,江苏红柳床单有限公司拿到环保部门核定的COD排放指标近350吨,要支付百万元的费用。少排污就能少花钱,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全新的认识。于是,提标改造、加强内部管理成为一项重点工作。一年期满,当红柳在2009年再次申购排污权时,环保部门核定的数字变成了240多吨。这也意味着一年就减排了1/3左右,一下子省下几十万元。“这对我们是很大的触动”,企业有关负责人坦言,为了更多地节约成本,必须把提标改造和节能减排一直做下去。
“一定要尽量少排污”,这是很多参与试点企业的由衷感叹。当减排不仅仅是社会责任,而与经济成本直接挂钩之后,减排潜力被充分挖掘出来。截至2009年,先行试点的江阴市已有507家企业缴纳了排污指标有偿使用费,总额达到1881.1万元。宜兴市已完成41家有偿使用企业的申购、核定工作,市区也已完成66家现有已建工业企业的指标核定工作。
项目审批“零工作日”
“我单位承诺,在噪声等防护距离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保证不产生污染扰民纠纷……”不久前,市少年宫负责人向环保部门签订了承诺书,为配合城市建设的少年宫搬迁快速启动。
如果没有环保许可告知承诺制度,少年宫的过渡房项目不会这么快拿到环保“通行证”。按照普通的审批程序,开工前的环保行政许可审批需要7-15天。因为这一项目环境影响较小,工作人员建议选择告知承诺方式。于是,少年宫负责人签下承诺书的当天,环保审批手续就办好了。
环保行政许可告知承诺,是我市行政审批制度的创新举措,就是对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简化审批手续,由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承诺遵守的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有关规定,审批时限缩短为"零工作日",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2009年,市级行政服务审批对15个符合条件的建设项目实行了"告知承诺制",投资额达2.3亿元。
成功实践"区域环境补偿"
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补偿,正逐步成为我市综合整治水环境、改善主要河流水质的重要手段。区域环境补偿,是我市深化环境资源体制改革的成功实践。通俗地讲,区域环境资源补偿机制是指流经某区域的河道水质,如果出水水质劣于进水水质,则区域须给予下游区域资金补偿。
进行区域环境补偿需要全省联动,无锡没有等待和观望,而是决心率先把这件民生大事做好。去年,我市修改完善了《无锡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编制完成了《无锡市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实施方案》。去年,我市对京杭运河、望虞河西岸等33个断面的补偿工作已经展开,仅江阴市收取的环境资源补偿资金就达460多万元。今年,这项制度将在全市域内全面试点,各行政板块将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治污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