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上周联合出拳,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力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但有关汽车业观察人士近日对南方日报表示,目前政策可能使得掌握更多技术的外资车厂获益,因此补贴应该明确条件和对象。记者同时了解到,本土客车公司对出手新能源汽车市场态度仍然谨慎。
专家建议补贴政策倾向本土企业
知名汽车业分析师张志勇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认为,从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考量,是需要政府出台鼓励政策发展新能源汽车。但目前补贴政策的效应还有待观察。他认为,财政补贴资金来自税收,因此应该有利于本土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才行。但从目前来看,由于中国车厂并不掌握有核心的新能源技术,因此,这种补贴或许最终是补贴到了掌握相关技术的外资厂商手里。
张志勇因此建议,补贴政策应该是有条件和对象的补贴。中国不可能用自己的财政收入去救助全世界的新能源技术,必须向本国企业倾斜。因此核心技术及其研发过程的中国化程度的高低,应该是决定补贴与否的条件之一。这也是补贴能否起到作用的关键。应该通过补贴扩大采购,鼓励企业实施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而不是简单购买零配件总成,在国内组装。
安凯新能源车未纯市场化运作
新能源客车是财政补贴重点。但对于试点效应,各客车公司目前保持谨慎乐观。
安凯客车日前发布公告披露,计划在2009年实现新能源客车批量化生产,2011年建成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线,2012年新能源客车的产能达到3000台。该公司表示,客车的产能是靠订单释放的,而新能源客车目前处于示范推广试点阶段,还没有实现纯市场化运作,订单主要是政府推动型。目前,公司新能源电动客车仅实现销量20辆及17辆的订单合同,2009年公司新能源客车能否继续获得订单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补贴消费者的方式也不能直接为公司增加效益。
而据苏州金龙海格客车有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介绍,有了补贴政策的支持,新能源客车市场肯定会加快发展,前景看好。但该公司对于近期能否实现量产新能源客车产品并无把握。苏州金龙此前已经联合清华大学,研发出纯电动客车和氢燃料电池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