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寒料峭的4月梅雨中,第107届广交会如期开幕,虽然医药与保健品展期尚未开展,但一些外贸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医药经济报》记者日前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下称“医保商会”)了解到,人民币升值压力已上升为医保企业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现在来看,企业普遍对人民币升值准备不足,希望人民币升值能够一次性到位,但实质上这是不可能的。”医保商会副会长刘张林向本报记者表示,商会方面将密切关注本届广交会医保展成交情况,并考虑针对汇率变化的应对措施对医保企业进行相应的培训。
前期筹备显示好势头
一直以来,广交会均被视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春季广交会是全年外贸二、三季度的晴雨表,秋交会情况则反映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的出口情况。
针对本届广交会成交势头,广交会副秘书长陈朝仁向本报记者表示,前期筹备工作显示出口向好。“摊位申请数从上一届的84000多个上升到115000多个,增长超过35%;申请参展的企业数量也从2万多家增长到3万多家。”他预判,本届春交会的到会采购商人数以及成交额应该会比去年两届都有所增长。
从医保商会获悉的数据显示,参加本届春交会的医药企业共508家,展位数801个,其中品牌展位108个,企业31家;特装展位211个,企业67家;标准展位482个,企业401家。从企业性质看,工贸企业40家、生产企业311家、外贸企业155家、其他企业(研究所、大学研究机构等)2家。根据参展企业申报的展品类别,本届广交会医保展区标准展位划分为保健及康复器具、医疗及辅助器械、家庭保健用品、一次性医用耗材敷料等八个展品区域。
据了解,医药产业因不受经济周期性因素影响,在去年其他行业受金融危机普遍影响出口下滑的行情下,医保类商品出口却因甲流疫情大热,成为105、106届广交会上成交业绩最为亮眼的行业。这也促使原本只关注大宗出口商品领域的媒体频频现身医保馆,对境外医药商品采购商进行“贴身”访问。而对于本届广交会医保展能否延续上届火热行情,不少企业还在观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