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组后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药集团)召开干部会议,这也是上药集团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式建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干部会议。在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实集团)入主上药集团半年后,随着上药集团组织人事和集团架构的调整逐步到位,这桩被视为2008年上海国企改革第一案的重组,已经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
从战略产业到支柱产业
上药集团重组可谓上海医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重组的目的就是要在5年内,使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战略性产业向支柱性产业的跨越。
2008年7月1日,在上药集团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指出,在上海市的“十一五”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支撑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正是基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上海的国资布局以及做大做强上药集团的考虑,才会对上药集团股权结构进行调整。
艾宝俊说,据统计,1998年到2006年的8年时间里,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18%左右,利润平均每年有20%的增长。但是从2002到2006年,上药集团发展速度远低于国内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引进背景相同、资源相当、实力相配、文化相近的上实集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药集团的体制机制问题,做大做强上药集团;此外,上海国资委将部分上药股份划给上实集团,就是要充分发挥上实集团对接国际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对上海的医药产业资源实施重组整合,将上药集团打造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上药集团在营销网络、制造基础以及上实集团在资本、研发、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上药集团这个平台,也就是说要以上药集团为主,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使上海医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此次干部大会一个月后,重组工作小组组长吕明方在上药集团年中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上实集团控股并管理上药集团,主要就是抓产业发展,要用3~5年时间,重振上药雄风,实现“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的目标。
重组顺利
2008年7月1日,上药集团股权调整方案公布:由上实集团接手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各持有的30%股权。股权调整后,上实集团将控股并管理上药集团。上药集团重组工作小组随之成立并开始了一系列调研活动,人事以及集团架构也进行了调整。
第一轮调研工作、专项审计调查以突破工业产品市场销售“瓶颈”为重点,聚焦资源,打造亿元产品,实现各项指标,上半年“180天行动计划”在股权调整方案公布后随之启动。8月,重组工作小组又围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3年发展纲要,开展了第二轮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一些多年积累的疑难问题有了解决的方向。11月份,以应对金融危机,制订2009年预算和最后形成3年发展纲要为目的的第三轮调研活动启动。
2008年12月28日,上药集团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式建立,董事长由吕明方担任,他同时也是上实集团执行董事、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党委书记。
阶段性目标实现
据记者了解,通过三轮调研,目前新三年发展纲要已经制定,这一纲要突出了做强产业、做大产品、确定未来发展战略任务、战略定位、战略方向和基本发展思路。重组之初提出的“180天行动计划”也基本完成,上药集团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下半年比上半年递增6.16%,全年预计达到255.6亿元,同比递增11.76%。上药集团重组第一阶段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作为新三年发展纲要启动的第一年,上药集团今年的经营目标是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上实集团如何整合双方现有业务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据悉,在重组之初,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滕一龙曾表示,要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从投资控股这个角度来说,上实集团的定位是更好地把资本运作的手段和产业经营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共同的优势。亦有外界消息称,上实集团对现有医药业务进行整合,或通过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专业分工,形成经营特点,强化主业。上实集团还表示,最迟于2009年6月30日前,提出消除同业竞争的方案,整合相关业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据吕明方在上药集团内部会议上透露,上实集团董事会的基本观点是以上海医药集团为平台,通过内部业务整合和现金注资,充分发挥上实集团境内外的双重优势和双重背景,对接国内、国际产业市场,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品牌和渠道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比较短的时间,提升上海医药产业的竞争能力。(医药经济报)1月9日,重组后的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药集团)召开2009年第一次干部会议,这也是上药集团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式建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干部会议。在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实集团)入主上药集团半年后,随着上药集团组织人事和集团架构的调整逐步到位,这桩被视为2008年上海国企改革第一案的重组,已经开始进行第二阶段的工作。
从战略产业到支柱产业
上药集团重组可谓上海医药产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重组的目的就是要在5年内,使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战略性产业向支柱性产业的跨越。
2008年7月1日,在上药集团干部大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指出,在上海市的“十一五”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支撑上海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正是基于进一步加快上海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上海的国资布局以及做大做强上药集团的考虑,才会对上药集团股权结构进行调整。
艾宝俊说,据统计,1998年到2006年的8年时间里,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18%左右,利润平均每年有20%的增长。但是从2002到2006年,上药集团发展速度远低于国内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引进背景相同、资源相当、实力相配、文化相近的上实集团,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上药集团的体制机制问题,做大做强上药集团;此外,上海国资委将部分上药股份划给上实集团,就是要充分发挥上实集团对接国际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优势,对上海的医药产业资源实施重组整合,将上药集团打造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上药集团在营销网络、制造基础以及上实集团在资本、研发、品牌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上药集团这个平台,也就是说要以上药集团为主,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使上海医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此次干部大会一个月后,重组工作小组组长吕明方在上药集团年中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上实集团控股并管理上药集团,主要就是抓产业发展,要用3~5年时间,重振上药雄风,实现“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上海的支柱产业”的目标。
重组顺利
2008年7月1日,上药集团股权调整方案公布:由上实集团接手上海华谊(集团)公司、上海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各持有的30%股权。股权调整后,上实集团将控股并管理上药集团。上药集团重组工作小组随之成立并开始了一系列调研活动,人事以及集团架构也进行了调整。
第一轮调研工作、专项审计调查以突破工业产品市场销售“瓶颈”为重点,聚焦资源,打造亿元产品,实现各项指标,上半年“180天行动计划”在股权调整方案公布后随之启动。8月,重组工作小组又围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3年发展纲要,开展了第二轮调研活动,在调研的基础上,一些多年积累的疑难问题有了解决的方向。11月份,以应对金融危机,制订2009年预算和最后形成3年发展纲要为目的的第三轮调研活动启动。
2008年12月28日,上药集团新的法人治理结构正式建立,董事长由吕明方担任,他同时也是上实集团执行董事、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党委书记。
阶段性目标实现
据记者了解,通过三轮调研,目前新三年发展纲要已经制定,这一纲要突出了做强产业、做大产品、确定未来发展战略任务、战略定位、战略方向和基本发展思路。重组之初提出的“180天行动计划”也基本完成,上药集团主营业务(销售)收入下半年比上半年递增6.16%,全年预计达到255.6亿元,同比递增11.76%。上药集团重组第一阶段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作为新三年发展纲要启动的第一年,上药集团今年的经营目标是要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之后,上实集团如何整合双方现有业务成为新的关注焦点。
据悉,在重组之初,上海实业集团董事长滕一龙曾表示,要把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从投资控股这个角度来说,上实集团的定位是更好地把资本运作的手段和产业经营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共同的优势。亦有外界消息称,上实集团对现有医药业务进行整合,或通过吸收合并,或将相关上市公司按工业制造和分销零售专业分工,形成经营特点,强化主业。上实集团还表示,最迟于2009年6月30日前,提出消除同业竞争的方案,整合相关业务,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据吕明方在上药集团内部会议上透露,上实集团董事会的基本观点是以上海医药集团为平台,通过内部业务整合和现金注资,充分发挥上实集团境内外的双重优势和双重背景,对接国内、国际产业市场,加大科研投入,加大品牌和渠道建设,加强队伍建设。通过比较短的时间,提升上海医药产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