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经贸团与港澳媒体的见面会现场,随便逮一个港媒记者提问:“你对‘两型社会’知多少?”
老家在湖南的《文汇报》记者颜茜坦诚作答:“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些模糊。”她觉得这或是大多数港人的视角,湖南要吸引香港服务业北飞,需要花时间交流,取得理解,“港洽周”就是很好的平台。此外,她建议湖南应将“梯度转移”的设计准确传达,让不同层次的港澳产业可以找到相应的转移地。
《大公报》记者唐学伟认为,打造一个可预期的行政法制环境,待转移产业才会真正安心落户湖南。
“两型”不会当产业转移畔脚石
上月随港澳采访团回湖南前,颜茜很用心地注意到,今年1至2月份,香港游客入湘达4.01万人次,比2008年同期增长198%,澳门游客入湘达1.07万人次,比2008年增长38%。可以肯定的是,内陆省份正受到越来越多港人港商的关注。
在沿海产业向腹地二度转移的大背景下,湖南打出“两型社会”概念,“有利也有弊。”颜茜分析,有利一面在于,“两型”概念对服务业 吸引力挺大,不利一面是,它可能会令部分待转移的轻污染企业望而止步。
湖南为此进行了“梯度转移”的制度设计,即将“长株潭”城市群和“大湘南”地区设计成不同层次的产业承接转移地,两地各有侧重,前者将目标瞄准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后者则应放低姿态,多延揽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一设计理念,湖南应该充分表达清楚。”颜茜亦认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个港澳的投资都非常审慎,湖南更重要是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洽谈好,才会有项目签。
制度设计为投资回报护航
港资如果要落子湖南,最看重的是什么?
《大公报》记者唐学伟注意到,“两型”理念对湖南的影响。他认为,节约资源和环保一向是港澳地区十分看重的意识,发展中的湖南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多做解释,让更多人了解“两型社会”概念。比如即将在香港开通的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就是可以很好利用的平台。
唐学伟分析,不可预期的投资风险(比如搞关系、请客送礼等成本),可能仍是导致港商投资时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
在对沿海转移产业的争夺战中,各承接地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甚至有的许以具体回报数据。但“不可预期的投资分险”,使得包括特首在内的政商界人仍担心:“港资企业”到湖南后可能会水土不服。
要打消这些顾虑,湖南应打造一个可预期的行政法制环境,从制度层面上保障客商到了湖南投资,能真正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