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服装节参展企业超过300家,参展位1100个以上,规模和影响力达到了空前盛况,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服装纺织业已经进入“暖冬”时代。
作为江苏国际服装节开幕活动的特色环节,第十八届中国真维斯盃休闲装设计大赛汇聚了东部地区20名优秀设计师作品联演,透过模特青春活力、时尚动感的走秀表演,东部赛区决出5份进入最後决赛的作品,其中特色艺术创意和时尚潮流成为了入围作品的最大看点。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勳先生在接受采访中谈到:“设计大赛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活动,真维斯是通过比赛这种方式培养和促进年轻服装设计人才的发展。”
据悉,江苏近20个服装产业集群在打造专业化特色、产业链体系、中小企业集聚效应等方面有很大很新的进展,有的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品牌的特色。常熟市古里、虞山、梅李等特色名镇着力发展、提升一批产品品牌。吴江市盛泽、震泽、桃源三个特色名镇提出了以升级制造、推进区域品牌为重点,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拉长特色产业链。江苏名企雅鹿和百芙伦实施战略联姻、品牌联合;波司登实现了向男装业务的成功拓展等等。
生产一件T恤需要6两棉花。然而,一样的原料,其产出效益大相径庭——有的T恤一件只卖30元,有的一件却能卖到3000元。
同样是6两棉花,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在刚刚闭幕的江苏国际服装节上,可以感受到,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有了追求等量原料产出最大效益的“野心”。
改变多年来的贴牌生产之路,花巨资设立设计研发中心,创自主品牌,江苏省不少服装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终于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如,雅鹿集团即将实施“品牌提升系列建设”项目,将投资10亿元,打造两个新品牌,并在南京设立“江苏服装设计中心”。苏州恒锦服饰有限公司以前产品全部出口,是世界一些知名服装品牌的主要定点生产工厂。如今,他们与高校合作成立了“领秀针织研发中心”,决定打造自主童装品牌“弗兰哆”。
当然,就行业整体而言,单凭几家企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以常熟市为例。该市纺织服装业经济总量占全市工业总量的三分之一,直接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就业人数超过20万人。然而,近年该市服装业越来越感到生存艰难。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调研后指出:这里虽然产品门类较多、品种较多,存在制条、纺纱、印染、后整理等产业,但是产业间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如本地生产的原材料只能销售到外地,因为本地原料制造企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难以满足知名品牌服装的要求……
常熟这一现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省纺织服装业的现状。我省的纺织服装业,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但要与世界强手对决,确实尚有差距。要缩小差距,亟待调整升级。
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当前,国际经济结构的变化赋予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内涵。纺织服装业作为一个产能过剩的产业,急需完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突破研发、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专门化分工等制约环节,从而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业内分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市场话语权。
朝这一方向努力,“6两棉花”才能发挥最大的产出效益。
一些相关数据显示,江苏省各地服装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占所在地的份额继续保持在40%-60%,较好地提升了区域竞争力。2008年,全省纺织服装业实现销售收入达7696.5亿元,占全国纺织工业的23.1%,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