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粮食生产60年间登上万亿斤台阶
|
|
时间:2009-08-17 |
|
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孙英威 董峻)伴随着夏粮丰收、早稻丰收,中国粮食生产今年有望迎来又一个丰收年。以每千亿斤作为一个台阶计算,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已先后登上了3000亿斤至1万亿斤8个台阶,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基本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也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日前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种植业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粮棉油糖菜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实现了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不仅满足了城乡居民生活改善的需要,也推动了饮食服务业、纺织服装工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逐步向生态条件适宜、种植基础好、增产潜力大的优势区域集中,主要产品供给基本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优势明显的专业化生产区域。
目前,中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生产在其优势区域的集中度分别达到85%、90%、60%和50%以上,初步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9大产业带;棉花生产基本形成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大优势区域的棉花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97%和98%左右。种植业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初步走出了“粮上经下、经上粮下”的种植结构“怪圈”。
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04-2008年,中国粮食连续5年增产。2008年,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04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比1949年增加195公斤,增长近1倍。
在粮食生产迅速发展同时,中国棉花、油料、糖料和园艺产品等经济作物生产也实现了协调发展。2008年,全国棉花总产量达到749万吨,比1949年增长了16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油料总产2952.8万吨,糖料总产13419.6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10.5倍和46.3倍;食用油自给率达到40%以上,糖料产需实现了基本平衡。
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生产快速发展,在满足了国内生活需求的同时出口创汇额逐年增加,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
60年来,中国粮食作物生产实现了由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增加总产向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重大转变。品种结构和产品质量进一步优化,2008年四大粮食作物品种综合优质率达到64.8%。
据专家测算,“七五”时期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7%,至“十五”期末已达到4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