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小巨人''领跑嘉定经济作者:陈懿居熙土地和生产资料日益紧缺,政府如何引导企业发展?——走科技创新之路。嘉定区从2003年开始试行的“小巨人计划”效果明显,77家“小巨人”企业去年在用地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依靠科技创新和品牌培育,工业生产总值达到187.7亿元,增幅达22.8%,“小巨人”企业已成为推动嘉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企业科技进步的“加速器”。
嘉定区是全市工业发展早、经济增速快的区域,但大量企业日益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生产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制约,发展遭遇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嘉定区从2003年开始选择一批“有较完善技术体系”、“着力培育自主品牌”的“小巨人”企业加以支持,培育企业向科技型、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内同行。
根据《嘉定区推进小巨人计划行动纲要》,3年来,77个“小巨人”从全区12万多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嘉定区设立“小巨人计划扶持资金”,对企业科技创新和创立自主品牌进行奖励,优先为它们申报产学研项目、申报专利新产品、申报技术改造贷款贴息等等。今日召开的“小巨人”计划工作会议上,嘉定区政府拨款1200万元嘉奖77家“小巨人”企业。这是继去年巨资奖励“凯泉”泵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太太乐”鸡精获得“中国名牌”称号后,嘉定又一次大规模斥巨资嘉奖“小巨人”企业。
政府的支持,激励了“小巨人”自身科技投入。据统计,去年区政府对“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1200万元,间接带动“小巨人”自身投入达2.5亿元,带动全区重点工业企业投入科技开发的资金突破15亿元,研发资金的带动比例达到1:20,77家“小巨人”企业3年共申请和已拥有的专利数达到3300多件,其中体现自主创新的发明专利占33%以上。去年有16家企业在国内行业中排名第一,23家企业在上海市行业中排名第一;组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4项,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凯泉和太太乐双双实现了嘉定地区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同时,有7个商标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有26家企业的28个产品被评为上海名牌产品,创历史新高;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质量认证的农产品2个,通过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2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企业20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产品4个。
目前,嘉定区60%的小巨人企业建立了技术中心,有独立的研发基地,有的企业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全区现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21家。上海凯泉泵业集团建有市级技术中心,公司每年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耗资上千万元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三维立体辅助设计、生产软件,为开发新产品带来便捷。同时,“凯泉”与清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联盟,形成以了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体系,新产品、新工艺层出不穷,也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目前,“凯泉”已有电站用泵、渣浆泵、化工流程泵等12个新品种投入市场,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上海华宝食用香精香料有限公司是嘉定区第一批被列入“小巨人”扶持计划内的企业。该公司在嘉定区政府的引导扶持下,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使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公司还通过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太太乐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提升自主知识创新能力,成为“先进技术型企业”,太太乐的企业标准也成为中国鸡精行业的标准。
据统计,目前,嘉定全区建有各种等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共27家,2005年其产值达到160多亿元,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5%。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产品的产值超过80%。预计到今年年底,又有10家企业将建立各种不同等级的技术中心。大部分小巨人企业与科研院所结成“产学研”联盟,使企业技术人才不断集聚,3年多来,在小巨人企业新增加的职工当中,研发人员与普通工人的比例达到3:1。科技自主创新领跑嘉定工业经济的发展,2003-2005年,全区科技产业的产值年递增37%。2005年,科技产业产值达340多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1%,其中,高科技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0.6%,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引擎”,提升了产业的能级,进一步增强产业化的水平。
据悉,目前,嘉定区“小巨人”计划实施范围已从原来单一的工业企业,拓展到了一二三产的所有企业,在嘉定全区形成了以科技为原创力的发展态势,实施“小巨人”计划,实现内涵式发展战略为全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持续动力。
嘉定区委代理书记、区长金建忠表示,嘉定区将全力推进小巨人计划的实施,全面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进一步形成“千军万马上华山”的局面,把小巨人计划打造成引导嘉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一五”期间,全区科技产业的产值年均增长递增20%,到2010年科技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