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代的齐国,位于今山东东北部,濒临渤海,有渔盐之利,在诸侯列国中是一个物产富庶、实力强盛的东方大国。公元前685 年,齐桓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革新军政,发展生产,终于成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一代春秋。霸主。杰出的大军事学家孙武就诞生在这个国家里。
那是风云变幻的春秋末年。那个时代的主流特色是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残酷,奴隶和平民的反抗也越来越激烈。奴隶起义和奴隶战争的洪流,如惊涛骇浪,猛烈地冲刷着奴隶制的污泥浊水,从根本上打击和动摇了奴隶主的腐朽统治,成为新社会从旧社会的母胎中诞生时的助产婆。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向奴隶主阶级展开了经济、政治、军事和思想领域等各方面的斗争。奴隶主的统治江河日下,“礼崩乐坏”。
孙武的家族正处在这一激烈动荡的旋涡之中。原来孙武的祖先就是齐国的田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宋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孙武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的后裔。公元前672 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逃奔齐国避难。齐桓公委之以“‘工正”之职,管理手工业生产。陈完后来又改姓名为田完。经过几代之后,田氏家族发展为齐国新兴势力的代表,同以国君为首的贵族们相对立,到齐景公时,田完的第四代孙田桓子(陈无字)已是齐国的大夫。他用大斗借粮,小斗收进的办法争取民众,使民众像流水般地归附在田氏门下,从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齐国在攻打莒国的一次战争中,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立了战功。齐景公便把乐安(今山东惠民)封给田书,作为他的采邑。又赐姓孙氏,以示嘉奖。春秋时代,姓是全族的共同称号,而氏只是某一支派的称号,田书这一支即是以田为姓,而又以孙为氏的。后来姓氏不分,人们也就把孙武的氏作为他的姓了。
公元前532年夏季,田氏联合鲍氏,趁执政的旧贵族栾氏、高氏宴饮方酣的时候,突然包围了他们。经过激战,栾氏、高氏战败,其主要人物架施、高强两人逃往鲁国。这就是所谓的齐国“四姓之乱”。
这种纵横捭阖的斗争,势必在客观上为孙武提供了洞察统治集团上层斗争的机会,锻炼了他善于应变的机智才能,使他的思想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世界观的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孙武的祖辈都精通军事,无锭为孙武继承和学习先人的军事思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齐国是历史上大军事家姜子牙的封地,后来又是大政治家、军事家管仲的活动场所,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军事遗产。齐桓公称霸以后,齐国又一度成为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活动的中心,成为豪杰荟萃的地方。这样的社会环境,对孙武研究军事,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使他在青年时代就成为学识渊博的军事人才。
“四姓之乱”,田氏、鲍氏取得了胜利。大约就在他们弹冠相庆的时候,孙武——或许还有孙氏家族的其他成员——却离开了放土齐国,踏上了新的里程。他们到了南方新兴的吴国,即今江苏中部、南部一带。他大约就在都城姑苏(今苏州)附近隐居,过着一种自耕农式的生活。可能在耕耘之余,将祖辈所传下来的军事斗争经验加以总结整理,写成了兵法。
正当孙武在军事学上有了较为深厚的理论储备时,他施展才智的历史契机也终于到来了。公元前512年阖闾决心同楚国大战,但突将无前,很觉踌躇。当时任吴王阖闾的谋臣的伍子胥借与吴王论兵之机,连续7 次向吴王推荐孙武是真正可以“折冲销敌”的主将人选。于是,吴王决定召见孙武。孙武便带上他那蔚为大观的兵法十三篇到吴宫晋见吴王。在回答吴王的提问时,孙武那惊世骇俗的议论,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的吴王的强烈共呜,他连声不迭地赞誉孙武高妙的战争见解,为孙武横溢的军事才华所折服,立刻任命他为将军。从此,孙武与伍子胥一起辅佐吴王,理国治军,使吴国迅速崛起。
据史实记载,孙武为将之后,为吴国的兼并战争立下了卓越的战功。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说:“西破强楚,人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意思是说,公元前506年,吴军对楚国实行深远的战略奇袭,即吴楚柏举(今湖北麻城附近)之战,大败楚国,攻占楚国首都郢,孙子有战功;公元前484年吴军在齐国艾陵重创齐军,公元前482年黄他会盟,吴国取代了晋国的霸主地位,这就是“北威齐晋”,孙武也有不可磨灭的战功。孙武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赫的战功,是因为他有系统的军事理论作为指导,经过战争实践,更加印证了他的军事理论的正确性。由此可以看出,孙武不仅是军事理论家,而且电是富有军事组织才能的军事活动家。
从公元前512年任将军到公元前452年的黄池会盟,孙武在吴国有着30年的戎马生涯,此后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孙武最后的结局怎样,尚不可考。但是,当吴国北威齐晋时,已是阅阎之子吴工夫差当政。夫差倒行逆施,骄奢淫逸。可以想见,孙武对于夫差这样的君主是冰炭不能相容的。据《越绝书》记载,江苏吴县东门外尚有孙武的坟墓。看来,孙武没有像伍子胥那样被杀,很可能是飘然归隐,老死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