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全国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和新关注
今天14时许,上海代表团抵达驻地京西宾馆。一路劳顿尚未卸去,代表们就进入“两会”工作状态。记者走近几位代表,听他们讲述履职故事和他们的新关注。
20位代表撰写一份调研报告
【代表故事】摊在记者面前的,是20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3个月的调研、讨论、分析,凝结而成的万字专题调研报告《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家战略实施》。每一页上,还留着铅笔划出的重点。
“这是一份凝结了集体智慧的报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闭会期间也要有所作为,依法履职。”谈起调研报告的出炉经过,召集人之一金长荣代表感慨万千。
去年8月至9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开展调研,金长荣、金兴明等20名代表围绕“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调研。
“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一项国家战略,接手这个调研时,大家积极性很高,但具体怎么做,心里都没底。”金长荣回忆说,大家商量后,决定“先听后走”,“开了一场‘群英会’,请来市发改委、市监察委、浦东新区政府、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区金融服务办公室……逐一听取介绍后,大家有了一致的方向,调研的切口要小,但立意要高,报告要摆事实、讲真话,经得起推敲。”
座谈讨论、实地走访、外出考察、资料研究、案例分析……尽管代表们平时工作繁忙,但遇到调研,都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参与,“王霞、叶倩、吕亚臣、杜斌、樊芸等代表都是‘铁杆’,几乎场场不落;吕亚臣、杜斌两位代表,一个在闵行、一个在宝山,也都赶了过来。”
调研期间,代表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秦绍德代表请来复旦大学两位教授参与调研活动并作专题讲座,为大家介绍国外的最新情况;陈虹代表安排调研组一行走访、考察上海通用汽车等企业;李逸平代表提供了浦东新区大量的一手材料……
金长荣说,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共识:人民选我们当代表,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把握每一个能够建言献策的机会,努力为国家、为社会、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记者看到,这份近万字的报告聚焦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面临的五大问题及建议,包括促进宏观法制保障,为全国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提供更好法制环境;完善部市(省)合作机制;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包括建立上市公司转板机制,建立面向长三角的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等;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现在心总算定下来了。”翻阅着几易其稿写就的专题调研报告,金长荣欣慰地告诉记者,报告中的不少意见、建议已经得到了国家、地方相关部委的重视,一些政策举措正在研究,适时推出。
【代表新视野】金长荣代表: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更令人关注。近一时期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建议设立科技银行,实现投贷业务联动,专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在浦东新区率先试点。
为农民工就业“牵线搭桥”
【代表故事】自位于沪西工人文化宫的“朱雪芹工作室”设立以来,朱雪芹的日程安排表上又多了重要一项内容:每两月的第一周周四下午,她要准时在“朱雪芹工作室”坐堂,帮助前来咨询的农民工维权。平时,工作室会定期给她发送维权热线的信息记录,以便她及时作调解处理。
“搭建这个平台能听到更多农民工的声音,充分发挥我这个农民工代表的作用,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当选代表一年来,朱雪芹的关注焦点始终围绕“农民工”。普陀区总工会设立“朱雪芹工作室”的初衷就是,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并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困难帮助、医疗救助等服务,同时调查涉及农民工切身利益的劳动合同、工资、保险等问题。
朱雪芹告诉记者,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接待了不少农民工的来电、来访咨询,她还帮助了其中一位农民工讨回3000元欠薪,一些农民工在这里“挂牌”———登记自己的就业信息,朱雪芹工作室将根据他们各自特点和企业“牵线搭桥”。
2月中下旬,朱雪芹回了趟家乡睢宁,对农民工就业现状作调研。她走访了餐饮、纺织、建筑等行业工会,并与农民工座谈、听取意见。朱雪芹发现,尽管有企业在家乡投资建厂,提供了一些岗位,但这对失业在家的农民工们依然是杯水车薪。“至今还有很多人没有找到工作,而一个人的失业,就会影响到一家人的生活。”朱雪芹此行另一个使命———送岗位,她所在的纺织企业向家乡的农民工提供了50个岗位。
“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为何受如此大的影响?”朱雪芹坦言这几天睡不好觉,一直在反思农民工该如何应对就业危机。她说,农民工文化水平低,技能技术相对差,所打工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受到的冲击也更直接。面对危机,农民工应练好“内”功,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要多予以支持和帮助。
【代表新视野】朱雪芹代表:金融危机给农民工就业、保障等都带来了新挑战,希望政府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不仅要重视技术培训,也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常识的培训,并增强监督力度,提高培训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军令状”解基层就业之忧
【代表故事】“事情更多了,责任更重了,压力也更大了。”朱国萍连用三个“更”来形容自己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一年的感受。刚刚入住宾馆,还没取出行李,她就先掏出了一叠信件———房屋动拆迁、财产分割、家庭纠纷……问题琐琐碎碎,却和百姓息息相关。这些都是在朱国萍担任代表后,慕名寄来的求助信件。
从上海飞赴北京的路上,朱国萍一直随身携带着。她说,作为代表,民生无小事,只要能解释、能帮的,就尽心竭力为民解忧。“我不仅要在两会时把群众的声音带到会场,更要在平时就把百姓的矛盾化解在基层。”
当代表一年,碰到老百姓求助最多的是就业难题。朱国萍说,在她担任党总支书记的长宁区虹桥社区虹储居民区,曾经向社区居民立下一张“军令状”———保证居民“不挑不拣,一周上岗;挑挑拣拣,三周上岗”,然而没想到,“军令状”立出没多久,去年下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下子让这份承诺遇到了大挑战。
扳着手指细数,社区居民中不仅有多次上岗又下岗的,有就业障碍的,还有中专技校学历但无工作经历的应届生,对于这些就业老大难,朱国萍除了苦口婆心向用人单位推荐外,还到处收集就业信息,让他们对号入座,一年来先后解决了47人的就业。小区居民中有一位刑释解教人员年龄大、学历低,妻子是外来无业人员,孩子尚幼,由于他有前科,许多用人单位避之不及,朱国萍一次次打电话、跑单位,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的身份做担保,终于为他寻觅到了一份驾驶员的岗位,小家庭从此有了笑声。
犹如一台“岗位掘进机”,朱国萍和她的同事先后在小区里开发出了保洁员、车棚管理员等5个岗位,又一口气争取到了东华大学的十几名保洁员岗位。
【代表新视野】朱国萍代表:一些大学生认为引导升学计划虽然暂时能缓解就业压力,但如果所学专业和市场脱节,过两年会遇到更大的麻烦,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职业见习基地。另外,在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就业的同时,不要忘记给予“4050”和其他弱势群体的就业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