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招一个合格的技工,比招个博士还难!”临港新城某工业区招聘人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昨天,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代表赴金山进行《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执法检查时,“订单式培养”的职业教育模式引起不少代表的兴趣。
一份调查显示,世界500强企业为培养人才所花的费用达到企业总销售额的10%,为培训所花费的人才成本也占到企业总人力投入的10%。“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职工素质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代表们认为,不少企业视职业教育为单纯性消费,而不是投资,应转变其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以较小投入,换取人才上的最大收益。”拜耳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一线工人对企业安全和质量稳定作用很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为此,拜耳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合作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据了解,上海石化工业学校先后与德国拜耳、德国赢创德固赛、德国巴斯夫、美国亨斯曼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上海赛科、上海石化等国内一流企业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模式。
“我们提供的技术培训虽无大学学历,但学员获得了在国内外生产基地谋职的资质。”企业代表人士说,在“订单式培训”模式中,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应紧跟市场需求、企业需要设置,课程安排方面可针对需要进行企业调研、沟通;对于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学校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授课。企业还资助学校建立专业培训基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技能培训,同时也利用培训基地对企业中需要再培训的员工进行理论、实践的再培训。
对“订单式培训”模式,不少企业表示也有顾虑。如对于实习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如果发生意外,按现有政策法规很难具体操作处理,并担心存有后患。代表建议完善相关法规,使实习制度更有操作性,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