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G手机上看电视,在“电纸书”上读报纸,在电视机上看医生……“后PC时代”新的数字化生活正日益走近,而正在以变应变的不仅是硬件。这给刚迈过“支柱产业”门槛的上海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带来了重要机遇。
从有关部门获悉,上海市正为这个新晋的“软支柱”构筑新的产业生态,相应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新政策、新机构将不日出台。预计2012年,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产业规模可达到3600亿元。
“后PC时代”的机遇首先在“数码装备”升级,而软件正是“数码装备”的灵魂。在电脑一统天下的时代,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的话语权被国外公司垄断,国产软件的成长空间很小;但在“后PC时代”,小巧实用、个性化多样化的嵌入式软件会有更大用武之地。据记者了解,针对3G手机、数字机顶盒等设备的核心软件,上海企业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本地企业几周内可能就会推出自主研发的手持“电纸书”。此外,汽车在“后PC时代”被定义为“特大型的电子终端”,国产汽车操作系统软件明年将完成研发,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除了软件产业,“后PC时代”同时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信息服务业。
无论3G还是下一代广电网,本质上都是“路”,产业界要想有所建树,关键在研发上路的“车”。3G改变的不仅是打电话的方式,更会带动手机游戏、手机动漫、手机交友等新产品、新业态出现和成长;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的意义不仅是将下载一部电影的时间缩短几十倍,更首次将电视机变成了全功能的信息娱乐终端。此外,正在出版界刮起的“数字化旋风”,也将颠覆传统的阅读和创作方式。
在“后PC时代”,上海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具有独特优势:上海目前拥有国内最完整的3G产业链,国内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已落户张江,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不久前在沪率先启动50万户规模化建设。依托这些资源,上海信息服务企业有能力先行先试,通过“实战演习”,积累服务经验。目前,上海的网络社区“51.com”、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婚恋网站“世纪佳缘”、网络文学平台“起点中文网”等,都在全国位居领先地位,而本地的网游企业集群更是国内绝对的龙头。
“后PC时代”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跨领域、跨平台的特色鲜明,需要将硬件、软件、服务等的发展作通盘考虑。上海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应对,可能于近期推出一系列新政策。
据悉,为形成产业合力,上海将建立市级层面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联席会议,多个政府部门将联合制定一系列推进政策。近期,上海市就将发布《推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方案》。
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告诉记者,虽然机遇难得,但上海企业也面临一系列挑战:本地的软件人才梯队建设尚需完善,软件企业的品牌和规模需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环境也需要改善。为此,未来几年,全市将建设10个特色鲜明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吸引同领域的上下游企业进驻,在基地内部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政府将牵头为产业注入发展能量——在重点领域建立行业共性研究和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国产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振兴计划,并支持本地企业上市融资。
据了解,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平稳增长,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1%,首次迈过了5%的“支柱产业”门槛;经营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14.6%,全年有望达到2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