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开始,厦门大学就和东吴大学展开交换学生计划,听了曾到台湾交换研修的学长姊的“台湾经验”,陈淼兴起百闻不如一见的念头。
陈淼和莫桑尼来台至今只短短100多天,陈淼在春假期间,跑遍台湾西岸,甚至到垦丁参加春呐,后来才发现好多大陆交换学生都跑去春呐,“一听口音就知道了!”她笑著说。
争取自由权利 台生积极敢为
除课业外,陈淼还是东吴大学的校园记者,参加各种校际活动,透过“公民记者工作坊”认识一群台大学生,还到“野草莓”公共空间,去了解台湾的大学生如何争取自由权利。透过参与台湾学生的自主活动,陈淼觉得台湾大学生比较主动积极,思想意识比厦门大学生来得前卫,大陆学生遇到同样的事情,顶多就是私底下抱怨,大家总觉得忍忍就过去了。
复旦大学历史系的莫桑尼则趁来台机会,参加各种论坛讲座,当然故宫、历史博物馆等和本科专业有关的地方,也是他必访之地。相较于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及历史博物馆的特色鲜明、展览规划活泼,但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民众可以自由申请进故宫“文献档案室”查资料,“这是非常进步的!”
台式民主开放 陆生印象深刻
此外,非常关注1949年后中国自由主义学者在台湾的莫桑尼,特别报名参加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原本以为主办单位不太可能核准他的申请,没想到在台湾参与学术活动这么简单,而且学术界与学生的关系很紧密,“在大陆,大学生想要去社科院(相当于台湾‘中研院’)参与活动是很困难的。”
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活动当天,马英九亲临与会,这也是莫桑尼第一次看到台湾地区领导人参与学术会议,而且全程在台下听“中央研究院”院士演讲,“中国是中央政治局把学者召来,然后由中央政治局委员集体学习。”他说,台湾政治人物惯于移樽就教,这是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常听到台湾人骂马‘总统’,但我觉得他是很了不起的。”
台生不珍惜机会 学习态度输一截
可惜的是,陈淼与莫桑尼都发现,或许台生在资源分配上比较多,因此很多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把握机会,不仅座谈会、演讲很少看到台生出现,有时需要团体讨论也很难凑到人,要不就是姗姗来迟。
“大陆人多、竞争压力大,机会也较少。”陈淼说,所以她来台短期交换,只要是演讲或座谈会,一定尽量参加,把握这难得的机会。
接待过两、三届大陆交换学生的东吴大学历史系大四生陈伟维,比较两岸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认为差异就在“态度”。他同意台生确实在学习态度和陆生有一段差距,而且大多数的陆生比同年龄的台生要成熟,也懂分寸。
阮金祥说,台湾教育制度与教学风气走美式风格,学生与老师较无距离,也比较敢在课堂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而大陆则很像20年前的台湾,“尊师重道”和“老师是对的”,这样的观念在陆生心中还是根深蒂固。
即使两岸大学生各有千秋,但所有老师一致认为增加交流“绝对是正面的”!虽然政治议题是无法避免的冲突点,但与其猜忌,透过两岸学生交流互动,学习长处,包容歧异,对参与两岸交流的大学生来说,都会是一生中难得的经验。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