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是中国二千八百多年前的一件宗庙祭器。它的内壁铸有五百个字的长铭,是现存商周两代七千多件有铭文的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大意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又令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保护王室,最后颁赠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由内容推测,毛公鼎应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时,其铭文是可凌驾于〔尚书〕的一篇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最珍贵的文献,也因此毛公鼎可称是举世的瑰宝重器。
器形作大口,半球状深腹,兽蹄形足,口沿上树立形制高大的双耳,浑厚而凝重,整个器表装饰十分整洁,显得素朴典雅,洋溢着一股清新庄重的气息,反映了西周晚期文化思想的变革。
铭文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计499字,为现存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鼎铭记述了周宣王的诰诫,是一篇完整的册命。全文可分五段:
追述周代文武二王开国时*清平的盛况,对比作鼎时时局不靖;宣王策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给予毛公以宣示王命的专权;告诫鼓励毛公以善从政;赏赐毛公车、兵、命服。毛公为表示感谢和称颂周天子的美德,作鼎以为纪念。
鼎铭表达了周宣王孜孜图治的决心,对研究西周晚期-历史很有参考价值,也是一篇金文(钟鼎文)书法的典范.全文道先追述周代国君君主文王武王的丰功伟绩,感叹现时的不安宁,接着叙述宣王同命毛公,委任他管理内外事务,拥有宣布王命的大权。宣王一再教导毛王要勤政爱民,修身养德,并赐给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
这是一篇典型的西周册命铭文,但不拘泥于传统的册命体例,分五段,各段均为“王若曰”起,显然是出自当时(周成王时,公元前1115-1079年)史官之手。全铭文辞精妙而完整,古奥艰深,是西周散文的代表作,例如文章的第一段:
王若曰:“父歆,丕显文武,皇天引厌劂德,配我有周,膺受大命,率怀不廷方亡不觐于文武耿光。唯天将集厥命,亦唯先正略又劂辟,属谨大命,肆皇天亡,临保我有周,丕巩先王配命,畏天疾威,司余小子弗,邦将曷吉?迹迹四方,大从丕静。呜呼!惧作小子溷湛于艰,永巩先王”。
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贴,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