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中、下游。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长江三峡地区。地跨东经110°21′至111°21′,北纬30°12′至30°46′。东邻宜都,西毗巴东,南交五峰,北接秭归、宜昌。全县东西最大横距94.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3公里,总面积3430平方公里。
受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长阳境内群山巍峨,峥嵘挺拔,峰峦叠嶂,沟壑交错。山脉呈近东西走向,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逐级下降。雄踞西南部的崩尖子和西北部的云台荒,海拔分别高达2259.1和2079米,位于东部清江边的向家溪河口,海拔仅48.7米。山地是长阳地形的主体,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高山、半高山和低山。碳酸盐岩系分布面占60%以上,在温润的生物气候条件下,岩溶十分发育。山间峰丛槽谷和溶蚀洼地错落叠置,溶洞、漏斗(俗称“天坑”)、伏流、盲谷比比皆是。
长阳境内河网相当发育,全县大小河流溪沟一千多条。清江自水布垭入境,到高坝洲出境,横贯东西全长148公里。在清江南北,组成了向心状单一的清江水系,其中,一级支流32条,二级支流44条。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电站大坝建成蓄水后,形成了上下两个水库,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形成了深山平湖。
长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光照适宜。由于地貌类型复杂,地势高差悬殊,全县气候呈立体结构,随海拔升高而变化,兼有中亚势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及中温带多种气候类型。正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同气候一样,长阳的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山地垂直带谱特征。从河谷到高山,土壤的垂直地带谱结构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植被的垂直地带谱结构为:亚热带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常绿和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温带暗针叶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长阳的地理条件适宜农业、林业、矿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面积3722平方千米。人口42.77万,民族以汉族、土家族为主。西汉初置佷山县。隋开皇八年(588)改长杨县。唐武德元年(618)改长阳县。1984年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矿产有煤、铁、锰、汞、重晶石、石灰石等。锰储量3762万吨,有湖北锰田之称。农产有玉米、薯类、豆类、小麦、油菜。畜牧业以饲养猪羊为主,山羊板皮为地方名产。林业资源丰富,林副产品有茶叶、桐油、棕片、柑橘等。棕片产量居全国首位,油桐和宜红茶也占一定地位。资丘皱皮木瓜、青岩五倍子、金福红栀果为地方名产。名胜古迹有钟家湾长阳人遗址(见长阳人)、盐池温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