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古董街印象
|
|
时间:2009-06-05 |
|
在港岛的中环地铁站下车,沿着自动扶梯至太平山半腰,即是著名的荷里活道古董街。在这里,高低错落、参差不齐地理环境集中了近百家书画、文物、古董商店。沿着山势和旧街,不论门面大小,店内都很清幽雅致。店面小的,只不过十来米,除了商品陈设,余下的空间极为有限。店面大的,竟有二百米以上,从一层到三层,货品之丰富、展示之美观,宛如一座小型博物馆,令人赞叹。
这些商店,无论书画、陶瓷、雕塑、漆器、家具、玉石珠宝、金银饰品,应有尽有,洋洋大观。讲品位,优劣有别;论价格,高低悬殊。这里的商家与内地和国外艺术品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地大家名家的遗作、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书画作品、作坊的行活这里有,国外的油画、古董、文玩这里也有。价格自然比内地要贵,但比拍卖会和欧美市场又便宜不少。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年的艺术博览会和大型的美术展览,香港商人都要来“过眼”。过去,凡是内地曾走红的画家、艺术家的作品,精明的香港商人大都经过手。当然,有不少生意并不在店堂过手。八十年代中期,泥塑艺术家张淑敏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后,立即走红,一位香港商人出价10万港元,欲收藏其80件小泥人,被作者婉拒。近20年过去了,张淑敏没有被忘记,现在她应约为一位港商创作少数民族装饰泥塑,已完成多件,港商陆续将其翻模,烧制成瓷塑出售。青年画家肖鹏的“皇城?胡同系列”油画,在2002年的中国艺博会上受到了港岛“世界画廊”的青睐,不但卖出五幅作品,还应邀去办展。
多年来,北京潘家园及各省的旧货市场,也迎送过不少港商。有些岫玉、翠玉、玛瑙饰物、小厂烧制的大路瓷器、以及那些铸造工艺简单的青铜器等,因为进价低廉,香港也不鲜见。在古董街一家佛像众多的商店,我看到了一批造型各异的石雕,一问产地,店员直言不讳地说来自河北曲阳。其中一尊半尺多高的佛头,花岗岩的质地,表面处理酷似铸铁,与我花45元在潘家园买的几乎一模一样。一问价格,500元!但可以商量。当然,香港消费水平与内地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
在随意浏览中,不仅见到了老甲、王明明等名家作品,也见到了几位我熟悉的中年画家的作品,如广东的庄小尖、河北的彭增文,均以山水画为主。在一家专卖茗壶的商店,我意外地发现了上海“陶泓斋”陶昌平先生创制的石壶。陶氏茗壶于八十年代初开始闻名,二十年来,由于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得到马承源、程十发、钱君?、沈柔坚等诸名家称赞,多次在全国艺术大展获奖,深受港台、东南亚藏家珍爱,香港壶艺专业画刊曾重点推介。有一次,陶昌平的一把竹节壶,被香港拍卖会误列为晚清文物,标价40万港元印在图录,一时传为佳话。
古董街的店堂内由于顾客极少,十分安静幽雅。面对神态各异的历代先哲和艺术的精灵,我浮想联翩。下次有机会再来,一定要带上摄像机,把这一切好看的场景拍个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