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湘潭市伟鸿食品有限公司按欧盟注册标准新建的年屠宰量达100万头的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这意味着湖南省最大的分割肉特色加工出口基地即将建成。
湘潭市伟鸿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11月,短短五年,从最初的生猪屠宰加工公司迅速成长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外贸大户,年屠宰加工量达到50万头。2003年,公司屠宰生猪30多万头,生产分割肉18,000多吨,加上猪油、猪副产品等贸易,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出口分割肉7685吨,创汇840万美元。今年年屠宰量预计突破80万头,创汇突破1000万美元。飞速的发展离不开公司一直在探索、完善的“公司+协会+农户”模式,通过五年的实践,这一模式已成为该公司成功的法宝。
从源头上保证肉品安全
作为出口型生猪加工企业,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产品的安全涉及到动物的防疫、优质安全饲料的供应、生猪的品种及稳定的基地。要在短期内解决各环节的问题,单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公司大胆进行了强强协作,即把大型生猪加工企业、饲料供应企业、种猪供应企业、动物防疫部门和养殖水平高的养猪专业户或大型养猪场联合起来,协调作战,在生猪养殖、加工的整个环节上全程监控,在源头上把好肉品质量关。龙头企业按照制定的质量标准和市场的需求组织收购,协会组织农户按照生产标准和龙头企业的检验要求组织养殖,每个环节对质量安全的要求都以合同的方式履行。这使疏松、分散的产销关系转变为相对固定、集中的供求关系,改变了过去市场面对千家万户,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和安全的被动局面。现在,公司下属协会已达40多个,通过协会来组织养殖,提高了企业的带动能力。
“七统一”充分保证农户利益为了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搞好养殖,公司在按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还以协会为中介对农户实行了“七统一”服务,即统一购销、统一引种、统一防疫、统一培训、统一饲料、统一结算和统一贷款,以此来保证生猪的质量和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公司+协会+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企业和农民的诚信问题。如在市场价格低时,农户将畜禽销到公司,享受保护价,而当市场价格上涨时,有的农户则将畜禽销到售价更高的地方;有的农民在饲料中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药物;有的则在赊购饲料后,不愿给钱。因此,除了协会同企业签订合同、约束企业外,协会还在章程中提出了约束农户的条款。如有违反章程,则被协会淘汰出局。该措施实施以来,没有发生一例违章养殖的事件,所有送到公司的生猪都达到了“三无”(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要求,会员间已形成了质量自律、互相督促的良好风气。此模式不仅维护广大农户的利益,而且通过协会组织的学习、宣传活动,提升了农户协同作战的能力及技能水平,加快了生猪产业化的发展。据公司负责人王建伟介绍,通过这种模式,2002年加入协会的农民每户增收800元,2003年提高到每户增收3200元,今年预计每户可以增收到8000元。这一模式也迅速提高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养殖生猪达到100头以上的农户达1800户,范围扩展到宁乡、长沙、衡阳等周边市县。
依托质量和品牌优势瞄准国际市场
公司按照HACCP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找出了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关键点,制定了质量卫生手册,并对180名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质量卫生等方面知识的强化训练,依照出口标准,对养殖、收购、屠宰、分割、预冷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依托质量和品牌优势,“伟鸿”牌产品在出口香港、澳门地区的同时,2003年成功打开了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拉托维亚、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市场,并填补了湖南没有生猪产品销往上述国家的空白,全年创汇840万美元,产品多次获得省、市的创汇先进单位称号。
伟鸿公司一头连着海内外市场,一头连着千万家农户。产业链双向延伸的速度逐渐加快,公司在农业产业化的舞台上舞出了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