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宝宁寺座落在攸县酒埠江特色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开创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开创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开创人就是称呼“六祖慧能大师”为师祖的攸县人--旷长髭。
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南宋以来,临济、曹洞两宗盛行且流传日本。1983年日本国曹洞宗徒来华访祖时将旷长髭列入祖师名册来到宝宁寺,因当时宝宁寺尚在一片荆棘之中,世人都不知道宝宁寺还出了让日本国人记挂的高僧大德,日本访组团只好无功而返。
从唐五代至宁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待中心旷长髭及法嗣石室、法孙勇禅师都是得道高僧,他们的语录和行迹都在佛教典籍《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指月亮》等书中记载着。
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中还有享誉中国佛教界的“三绝”和“三奇”。
三绝: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师塔,三是《宝宁寺志》和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
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绿的观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鉴于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声誉和地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佛教界泰斗吴立民大佛为宝宁寺亲笔题写了“宝宁寺及旷长髭墓足称国宝”的盛誉墨宝。
全国著名寺庙中编修志书的在北方只有“少林寺”,寺院修志本属罕见,而王夫之为宝宁寺写志序,更是旷世之举。因此“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无怪一代泰斗吴立民用“足称国宝”四字来评价宝宁寺,实是恰如其份。
[青龙寺(原名杨泗庙)]
青龙寺(原名杨泗庙)的地理位置,处于罗霄山脉中段,湘赣两省的攸、醴、茶、莲、萍五县(市)之间,是湖南南岳、江西青原(佛)、龙虎(道)山的交通中心。
相传,在明末清初年间,有一位农民起义将领杨泗将军,在小江得道,江西九江为神,威灵显赫,广传至湘东。杨泗庙始建于清光绪16年(1890年),原址在昭村的邓家湾。
清宣统元年(1909年),有当地信士贺耀彩、杨氏、张氏(宝庆人)等人,筹资在当今的黄丰桥连点设庙,杨泗庙建成后,相继于民国4年(1915年)建显升观,予以祭典。几百年的岁月,观庙香火鼎盛,神威大振,信士有求必应。湘东赣西来往香客、信士络绎不绝:尤以每年的六、八两个月,庙会期间更是一派繁华景象。
青龙寺是攸东地区的中心地带,东有聚龙仙,西有宝宁寺,南有七宝禅寺。北有龙泉庵。前朝天蓬岩二龙戏珠脉向,后靠青龙山虎形坳,左招凤岭,右抚鸾山。漫山遍野,窑洞林立,古木参天,寺左五十米有千年扁柏,江河环绕,公路纵横,夜晚可观镇区全景,灯火辉煌,它还有冬暖夏凉,鸟语花香,风景迷人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