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红红火火磨盘柿——北京市房山区发展特色产业纪实
|
|
时间:2009-08-03 |
|
金秋时节,北京房山区张坊镇的柿子树上,红艳艳的柿子挂在枝头,仿佛是一盏盏迎接丰收的灯笼。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喜气洋洋地穿梭在柿林中,采摘柿子、观光度假。这是张坊金秋采摘节上的一幕。
近年来,张坊镇围绕磨盘柿产业化发展,实施“林果名镇”战略,推进磨盘柿标准化生产,在房山区率先开展了磨盘柿优系筛选、成年树体结构综合技术改造等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目前,张坊镇建有67处规模化、标准化果品采摘园,新建的集磨盘柿文化、标准化生产技术、采摘休闲、观光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柿柿如意科技园”已经初具规模。今年,该镇吸引民营企业参与投资磨盘柿深加工技术,建成了磨盘柿研发基地,每年可加工柿果250万公斤,这标志着张坊镇磨盘柿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06年,北京房山区磨盘柿子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张坊镇是受到保护的11个乡镇之一。张坊镇磨盘柿产业发展的轨迹正是房山区磨盘柿产业发展的代表。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南,被北京市确定为现代农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载体以及生态涵养区。近年来,房山区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作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房山区磨盘柿产业。
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时期,房山就有柿树栽培,栽培历史至少有600年以上。现在在磨盘柿产区,上百年的结果大树随处可见。房山区现有磨盘柿8000多公顷,近200万株;占果树总面积52.2%,2006年全区磨盘柿总产量两万吨。全区柿产区16个乡镇163个行政村,种植户达3万余户8万农民。1999年,房山区正式确立磨盘柿为区域经济主导产业。
房山磨盘柿果实大、果形美、光洁艳丽,而且口味甘甜。平均单果重250克,最大单果重505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形似磨盘而得名。据日本岛根大学山村宏教授研究,在他种植的40多个柿子品种中,房山磨盘柿在涩柿品种中品质是最好的。因其品质好、产量高,房山磨盘柿远销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上海、香港等地,并出口到俄罗斯。
近年来,房山区通过加强管理,加大科技投入,使磨盘柿产量逐年增加,由1989年的850.3万公斤增加到2006年的2086.2万公斤,占房山区果品总产量的25.04%,占北京市柿产量的58.69%,是北京市各区(县)磨盘柿产量之最。2006年全区磨盘柿总产值达到3546万元,占全区林业总产值的14.89%。
据了解,房山区政府将磨盘柿生产列为房山区主导产业,每年都拿出资金扶持磨盘柿的生产,共投资6700万元进行水利富民综合配套工程以及技术推广。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是其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房山区已经建立17个市级、区级磨盘柿标准化基地,总面积1600多公顷,并获得了安全绿色食品认证,其中张坊镇大峪沟村30多公顷磨盘柿标准化基地已经取得有机食品转换认证。各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先后制定了各自的技术标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管理,通过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磨盘柿栽培管理水平,提高了果品质量,使果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为出口创汇打下基础。
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体系也正在进行,目前,房山区果树技术人员主持的房山磨盘柿选优工作已经开始,2001年秋季以来初选出11个品系,对优系母株进行了挂牌登记注册,为磨盘柿品种优良化、多样化奠定基础。预计通过5~10年的努力,房山区磨盘柿生产将逐步转向品种系列化、优良化。
他们还通过每年举办一次磨盘柿管理状元户评选活动,来带动全区的磨盘柿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了建立科学的营销体系,他们成立了房山区磨盘柿产销协会,各乡镇成立分会,到目前为止参加磨盘柿产销协会的农民已有1.2万户,每年通过产销协会组织销售的磨盘柿达1500万公斤。
1990年,农业部、财政部将房山区确立为“大磨盘柿商品基地”;2001年房山区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磨盘柿之乡”称号,磨盘柿荣获2001年全国果品展“中华名果”称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