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以来,我国进出口连续7个月负增长。现阶段已经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外需不足仍是影响我国进出口回稳的根本因素。世界经济复苏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5月份数据看,我国外贸形势还没有明显好转,加之去年第3季度基数较高,预期未来几个月的外贸降幅仍将保持在20%左右。
进出口形势依旧严峻
海关公布的我国5月份商品进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仍十分严峻。
5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继续双双下跌,出口降幅创新高。当月进出口总值1641.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5.9%。其中出口887.6亿美元,下降26.4%,降幅较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进口753.7亿美元,下降25.2%,降幅较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当月贸易顺差13..9亿美元,与上月基本持平。1至5月累计,我国商品进出口总值为7634.9亿美元,下降24.7%。其中出口4261.4亿美元,下降21.8%;进口3373.5亿美元,下降28%。贸易顺差为887.9亿美元。
机电产品和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降幅继续扩大。5月,机电产品进出口882.32亿美元,同比下降23.3%,较4月环比下降3.7%。其中出口524.33亿美元,同比下降24.3%,环比下降6.8%;进口357.99亿美元,同比下降21.7%,环比下降5%。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主要与加工贸易方式有关,5月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出口424.7亿美元,同比下降24.7%,环比下降2.8%。由于机电产品出口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发达国家市场,而目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很大,国际市场需求依旧疲软,因此今年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和机电产品出口面临困难较大,出口大幅度下降局面短期内还难以改变。
对周边国家及主要发展中大国的出口跌幅加大。5月,我国对东盟出口81.68亿美元,同比下降15.5%;对韩国出口39.58亿美元,下降38.7%;对印度出口23.54亿美元,下降20%;对巴西出口8.94亿美元,下降46.3%;对俄罗斯出口11.52亿美元,下降54.7%。可以看出,随着危机的蔓延,发展中国家市场受冲击程度在逐步加深,同时这些国家开始谨慎进口,特别是巴西、印度等国对从中国进口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措施。
尽管数据显示目前的进出口形势仍非常严峻,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外贸前几个月以来出现的积极信号犹存。
一是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双边贸易趋稳。1至5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292.6亿美元,下降22.1%;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1082.5亿美元,下降17.1%;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803.7亿美元,下降24.6%。
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收窄。1至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68.2亿美元,下降8.1%;纺织纱线及织物出口220.3亿美元,下降15.5%;鞋类出口105.8亿美元,下降2.2%;家具出口100.9亿美元,下降7.8%;塑料制品出口54.4亿美元,下降6.4%;箱包出口48.8亿美元,下降4.0%;玩具出口22.8亿美元,下降14.0%。
三是进口波动较为平稳,特别是原料、资源性产品进口量或降幅收窄,或有所增长。1至5月,原油进口7416万吨,下降2.4%;铁矿砂进口2.4亿吨,增长25.9%;大豆进口1738万吨,增长27.3%。原材料进口回升主要是由于我国扩大内需,国内经济建设的拉动。
世界经济仍未明显好转
5月份的进出口数据表明,世界经济衰退形势依然严峻,疲弱的外需仍是制约我国外贸走出谷底的最根本因素。
从目前情况看,国际市场有企稳迹象,市场信心有所恢复。美国在金融体系未出现新的问题,一些重要的产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信心有所回稳;日本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经合组织(OECD)发布4月份复合领先指数(即经济先行指标),显示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等国经济衰退趋势已经减缓,并出现一些反弹迹象。但从总体看,危机的影响仍在进一步扩散,世界经济走出衰退的前景还不甚明朗。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欧美各国失业率继续走高,房价仍未回稳。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月失业率升至9.4%,为26年来最高水平。统计显示,自美国经济2007年底陷入衰退以来,失业人数已经达到630万,仅次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纪录。欧洲失业人口在近几个月也出现激增。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欧元区16国的失业率达9.2%,为10年来最高水平,欧盟27国的失业率也高达8.6%。受失业率持续攀升和需求继续疲软的影响,各主要经济体的房地产市场仍承受巨大压力,房地产市场仍没有明显回稳迹象。
其次,贸易萎缩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加大。今年以来,全球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明显增加,美国、欧盟和日本通过一系列加强检验检疫、调整原产地规则、提高环保标准等措施设置新的贸易壁垒。据世界银行统计,尽管在去年11月的华盛顿峰会上宣布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但到目前为止,20国集团(G20)中的17个国家已经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措施。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推出或拟推出的保护主义措施约有78项,其中47项已付诸实施。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一大隐忧。
第三,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增加。美欧等发达国家的金融体系全面恢复健康还有待时日。为应对危机,各国政府释放出了大量流动性,导致政府财政赤字激增以及通胀压力加大。由此带来的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和其他一些大宗能源、资源性商品价格近期的大幅度上升,也对世界经济复苏提出挑战。这些因素使得国际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进而增加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
稳定外需任重而道远应对外需不足,我国连续采取了调整出口退税、解决出口企业融资、推进出口商品内销等多项措施,外贸企业在退税、融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环境有了一定改善。
5月2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会议确定了进一步稳定外需的6项政策措施: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完善出口税收政策,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品出口;大力解决外贸企业融资难问题,中央安排资金支持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担保;进一步减轻外贸企业负担;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便利产品内销;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走出去”,2009年安排优惠出口买方信贷规模100亿美元。
为落实国务院的政策部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近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从6月1日起,上调2600多个10位税号的商品出口退税率,预计此次上调出口退税率将增加退税资金约252亿元。这是我国今年第3次上调出口退税率,也是自去年8月以来的第7次上调。上述政策措施的出台,将对帮助我国外贸企业渡过危机,遏制进出口继续下降起到一定作用。
相信以上稳定外需的政策还将进一步细化,并加大落实的力度。这些都表明我国政府对稳定外需和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的高度重视,也表明遏制外贸出口下滑的努力还远远没有到可以松口气的时候。
适应市场才能战胜危机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更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主体。对外贸企业来讲,外部环境只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面临危机带来的外需下滑挑战时,只有顺应市场要求,积极调整自我,通过提高研发能力,改善产品设计,改进产品花色,增加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价比等来提升综合竞争力,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从企业反映情况看,此次金融危机中,从事加工制造低端环节的“车间型”企业受到冲击最大,其次是研发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制造型企业。具有自主品牌、研发能力和初步建立起国际营销网络的营销型企业受到冲击较小。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大部分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创新的企业表现出强大的“抗跌性”。
对于企业来说,应对外需不足,渡过危机,首先要苦练内功:一是规范内部管理,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二要抓住机遇,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三要技术改造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创新,推出高附加值、成本低的新产品,应对危机条件下的外部需求萎缩;四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在同一个市场,也应实行客户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
我国出口产业已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近年来大批企业大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综合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得以大幅提升,这是我国实现外贸稳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战胜危机的根本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