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素以“苦瘠甲天下”而闻名,为了打破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怪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当地大规模兴修梯田,到目前为止,仅在安定区,就有85的陡坡地都变成了平平整整的梯田,农业基础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对于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青岚乡大坪村的村民陈生宝来说,当初兴修梯田的壮观场面他至今仍不能忘记:各人民公社成立了基建队,党员干部带头,人背车拉,男女老少全部参与,硬是将“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
在梯田修成后的第一年大家就尝到了梯田建设带来的好处:梯田里的粮食比以往高出了三四倍,吃不饱肚子的现象成了历史。这更增加了当地村民自觉兴修梯田的积极性。目前,大坪村所在的安定区已累计兴修梯田156.73万亩,农民人均4.22亩。
梯田修成了,农业生产条件好起来了,肚子也能吃饱了,村民们又在思量着怎么能让这平整的土地里变出现钱来。当地种植结构复杂,自给自足特点明显,小麦、玉米、杂粮什么作物都种,但是能拿出手去卖钱的少之又少。
考虑再三,大家把目光盯在了以往只用来填饱肚子的洋芋蛋蛋上。安定区气温低、温差大,雨热相对充足,最适宜马铃薯种植。尤其是在梯田里种植马铃薯,产量比在陡坡地的高出了两三倍。于是,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安定区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由于安定区出产的马铃薯块大、口感好,耐运输、耐储藏,很快就占领了国内各大市场。
据安定区水保局副局长高嶙介绍,在梯田建设的推动下,如今的安定区已经形成了以马铃薯种植、深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链条,到2008年底,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总产超过130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1659元,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