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6日上午,湖北茶叶产业首个全省性的行业协会--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成立大会,拉开了十堰政府和企业联手打造武当道茶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的序幕。此消息在国家农业部门、食品行业以及国内主要茶叶出产地的相关网站上,受到高度关注。 首任协会会长、市农业局副局长涂扬晟向《十堰周刊》记者出示一件茶品的外标识:中道牌武当道茶、湖北省武当山八仙观茶叶总场。其中,“武当道”和“武当道茶”分别是主商标和大品牌,“中道”和“中道牌”分别是次商标和企业自主品牌。八仙观茶叶总场是生产企业名称。外包装上的双品牌中,“中道牌”和企业名称都相对低调,“武当道茶”却处理的分外抢眼,有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同样双品牌构成的将有:龙峰牌武当道茶、圣水牌武当道茶、梅子贡牌武当道茶等。 十堰产茶大户已尽在“武当道茶”这一杆旗下。 势在必行的品牌整合 源远者岂能不去流长?致力于十堰茶叶产业发展的人们对茶叶资源禀赋从未妄自菲薄,只是忧怀产业业绩远没有与资源禀赋相对称。 而产业资源应该包括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叶博物馆周文棠研究馆员考证发现“中国鄂西山地(大巴山、武当l山、荆山、巫山等山脉组成)是茶树原产地”。这里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气候宜人,南北气候兼有,山高林密生态植被好,尤其是有中国四大道教胜地之一的武当山,道茶文化博大精深。我国也素以“西湖龙井、武夷岩茶、武当道茶、寺院禅茶”四大特色名茶而著称。 十堰山区是农业部划定的优势茶叶区域,也是我省著名的高香绿茶和有机绿茶区,茶叶品质极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北省组织茶叶专家实地考察化验,武当山八仙观村属宜茶土壤,多为砂壤或轻壤,加之海拔高,植被好,山上云雾缭绕,相对湿度大,茶叶生态条件好,被定为湖北省高山名茶基地。 多年来,十堰市及农业部门十分重视茶叶支柱产业的发展,使生产规模由1981年的7.5万亩,已发展到目前的38万亩,2008年茶叶产量7955吨,茶叶农业产值6.9亿元,占当地农业总产值的12.1%,预计2009年茶园面积达45万亩,综合产值将突破10亿元;名优茶开发和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各类生产加工企业发展到近200家,品牌有100多个,呈现出大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在国内、省内的各项评比中,十堰地区获奖品牌特别多。今年出炉的湖北省十大名茶,十堰就占了四个,而且居十大名茶之首的茶叶也出自十堰。 十堰本土山地较多,耕地很少,金融危机之后,部分农民工外出受阻。农民年均现金收入中,特色产业收入超过30%,而且逐年在增加,特色产业中,茶叶收入又是大头。茶叶已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是就业产业、生态产业和民生产业。 但是,十堰茶叶产业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境,例如茶叶生产基地的综合素质较差,水电路等配套设施以及灌溉设施不全;龙头企业数量少,对整个茶叶产业的辐射力不够、带动力不强;茶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种植和经营相对分散。这些问题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已经引起重视,并部分得到化解。 而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茶叶品牌多而杂,杂而乱,虽然有国内省内获奖品牌,但真正在国内、省内知名度高的品牌,依旧没有成,相得益彰,互促双赢。随后制定了《整合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工作方案》,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协会运作,分步实施”的方式运作,尽快成立区域性、协作性、行业性的“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 十堰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王启泉为组长的“武当道茶”品牌开发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全市“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工作会议,决定将整合后的“武当道茶”品牌,作为十堰市人民政府所有的政府公共品牌、集体商标,市政府拨出专款30万元,转让了“武当道茶”商标权,由市政府委托“湖北武当道茶产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并由市农业局组织专班筹建协会,协会的筹建成为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织保障,也是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所有会员的共同要求。省民政厅及时下发了鄂民社筹2009121号《社会团体准予筹备决定书》,同意正式筹备成立“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 协会筹备期间,县市区各乡镇村申请加入协会的积极性很高,全市有150多个企业或单位要求加入,经过认真审核,筹备组初步确定符合条件的60个企业和单位为团体会员。 近期,十堰市农业局将组织召开“武当道茶”品牌整合专家论证会,邀请我国道教、茶界及文化界的专家学者等,对“武当道茶”品牌整合进行论证,借机对“武当道茶”造势。 明年3月,市农业局组织将在武汉隆重举行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隆重推出湖北“武当道茶”品牌。随后,还将在北京、上海等地对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进行推广活动。 徐扬晟说,协会将与全体会员围绕省市领导提出的培植十堰过百亿的支柱产业,争创“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乃至世界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十堰亮丽名片五大“武当道茶”品牌的打造奋斗目标,制定完善武当道茶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品牌管理办法,做到“五个统一”:统一武当道茶品牌、统一防伪标志、统一质量卫生标准、统一包装风格基调、统一对外宣传;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武当道茶基地发展到6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出现。十堰地区的茶叶,在十堰本地很有美誉,生产企业往往为之骄傲。但出了十堰,跟大品牌一比,就被归列杂牌系列。真心叫好者众,真正叫座时代始终没有到来。 在2006年香港和2009年西安的茶叶博览会上,十堰茶叶产业的业内人士发现,十堰市排列靠前的几家茶场的茶叶,几乎无人问津,相反,武当山八仙观茶场的茶叶引起了外地宾客和商家的兴趣,且收获了订单。茶叶借武当扬名的效应和启发,已经相当明显。 整合与前景 涂扬晟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农业要重点打造“四个一批”,即打造一批农业知名品牌,培植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一批产值过50亿元的加工园区,建设一批产值过100亿元的加工大县的精神要求,今年7月初,省农业厅与十堰市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快十堰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合作协议,省农业厅祝金水厅长要求,着力支持十堰市统一打造“武当道茶”品牌,做强做大十堰茶叶产业。 随后,省农业厅随即派专家组来十堰市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将博大精深的武当道茶文化与鄂西北有机名茶产业有效嫁接,将生态茶叶产业与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借助名山,开发名茶,打造名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促双赢。随后制定了《整台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工作方案》,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协会运作,分步实施”的方式运作,尽快成立区域性、协作性、行业性的“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 十堰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王启泉为组长的“武当道茶”品牌开发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全市“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工作会议,决定将整合后的“武当道茶”品牌,作为十堰市人民政府所有的政府公共品牌、集体商标,市政府拨出专款30万元,转让了“武当道茶”商标权,由市政府委托“湖北武当道茶产业协会”进行统一管理使用,并由市农业局组织专班筹建协会,协会的筹建成为打造武当道茶品牌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织保障,也是包括龙头企业在内的所有会员的共同要求。省民政厅及时下发了鄂民社筹【2009】21号《社会团体准予筹备决定书》,同意正式筹备成立“湖北省武当道茶产业协会”。 协会筹备期间,县市区各乡镇村申请加入协会的积极瞄艮高,全市有150多个企业或单位要求加入,经过认真审核,筹备组初步确定符合条件的60个企业和单位为团体会员。 近期,十堰市农业局将组织召开“武当道茶”品牌整合专家论证会,邀请我国道教、茶界及文化界的专家学者等,对“武当道茶”品牌整合进行论证,借机对“武当道茶”造势。 明年3月,市农业局组织将在武汉隆重举行湖北第一文化名茶--“武当道茶”授牌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隆重推出湖北“武当道茶”品牌。随后,还将在北京、上海等地对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一“武当道茶”进行推广活动。 涂扬晟说,协会将与全体会员围绕省市领导提出的培植十堰过百亿的支柱产业,争创“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乃至世界文化名茶、中国驰名商标、国家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十堰亮丽名片五大“武当道茶”品牌的打造奋斗目标,制定完善武当道茶产品质量卫生标准和品牌管理办法,做到“五个统一”:统一武当道茶品牌、统一防伪标志、统一质量卫生标准、统一包装风格基调、统一对外宣传;力争用3至5年时间,将武当道茶基地发展到6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