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外部需求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把保增长与促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全市经济运行逐步向积极方向转化并有加速趋势,呈现出“企稳回升、持续向好”的格局。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审定,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9%,增速较一季度提高 5.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出全国4.2个百分点、全省1.4个百分点,加速特征明显。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2.0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35.09亿元,增长1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3.97亿元,增长11.8%。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同期的3.4:66.0:30.6调整为3.4:63.4:33.2,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2.6个百分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粮食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总产163.2万吨,同比增长3.4%,增产5.4万吨,总产连续七年实现增产。其中秋粮喜获丰收,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播种面积198.5万亩,增长9.8%,同比增加17.75万亩;单产496公斤/ 亩 ,增长2.8%,每亩增产13公斤;总产98.5万吨,增长12.9%,同比增加11.3万吨。夏粮由于受严重冻灾影响,单产、总产均有所下降,单产358公斤/亩,下降13.9%,总产64.67万吨,下降8.3%。前三季度,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总产达11.4万吨,同比增长18.7%。其中,猪肉产量5.5万吨,增长11%。生猪出栏75.5万头,增长12%,生猪存栏53.3万头,增长6.6%。 (二)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效益回升明显。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02.86亿元,同比增长10.8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8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4.69个百分点。 1. 复苏面持续扩大,内部结构稳步改善。在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保持增长,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增加4个和6个,其中20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十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844.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4.38%降至69.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585.64亿元,增长15.56%,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5.14%,较年初提高1.6个百分点。 2.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实现工业产品销售率97.71%,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86个百分点。在外销降幅收窄的同时,内销占比逐步扩大。1-9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内销产值同比增长10.44%,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 5.87%,降幅比上半年缩小2.73个百分点, 比一季度缩小6.4个百分点。内销占比达到95.3%,同比提高0.76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 3.企业效益回升明显。受齐鲁石化扭亏为盈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大幅增长,结束了2008年以来增幅连续下降的趋势,效益指数逐月提高。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24.06%,同比提高37.37个百分点,创自去年9月份以来最高水平。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分别实现520.04亿元、283.99亿元,依次增长50.18%和48.25%。 (三)消费和投资增势强劲,扩大内需成效显著。一系列刺激消费增长的政策取得成效,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消费整体持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7.7亿元,增长18.2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0.51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分别实现零售额546.6亿元和71.2亿元,依次增长18.4%和17%。农村市场增速加快,城乡市场趋于同步,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去年同期的2.2个百分点缩小为1.4个百分点。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1-9月,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4.9%、36.7%、23.1%;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26.2%、39.7%和20.1%。在国家购置税减半、费改税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汽车消费成为消费的一大热点,前三季度实现零售额72.44亿元,同比增长36.4%。 投资增速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国家、省、市一系列扩大投资政策刺激下,1-9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25.02亿元,增长24.7%,增速高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提高0.4、4.5个百分点。企业投资信心回升,1-9月份,新开工项目达到265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236个。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04.6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23.8%,同比增长41.0%,高出全部投资增速1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9月份,三产投资完成357.56亿元,同比增长52.3%,多年来增速首次超过50%,三产投资占比达到43.3%,比重同比提高7.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的改善,有力促进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四)财税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积极平稳。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6.34亿元,增长9.8%,高于全省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财政支出保障有力。1-9月份,全市地方财政支出107.95亿元,同比增长15.63%,增幅较1-8月份、上半年分别提高2.99个、3.26个百分点。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增长1.74倍,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6.6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38.66%。税收收入稳步增长,1-9月,全市完成税收总额200.36亿元,同比增长23.61%,其中国税收入144.50亿元,增长34.22%,地税收入55.86亿元,增长2.62%。信贷支持力度加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343.68亿元,比年初增加270亿元,新增额同比增长1.4倍。中长期贷款增势加快,新增贷款157.19亿元,新增额同比增长3.86倍,其中基本建设新增贷款同比增长6.5倍。短期贷款中的工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增长较快。9月末,短期工业贷款270亿元,比年初增加30.55亿元,新增额同比增长84.4%;短期乡镇企业贷款27.62亿元,比年初增加11.3亿元,新增额同比增长11.7倍。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123.54亿元,比年初增加450.9亿元,新增额同比增长1.2倍。 (五)社会保障继续加强,民生持续改善。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8.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8%,低于4.0%的年度控制目标。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社会保险费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11.5%;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累计达522.8万人次,同比增加100万人次。城乡低保水平稳步提高。到9月底,全市在保城市低保对象3.58万人,人均月补助水平209元;在保农村低保对象7.21万人,人均月补助水平64元,与上年平均水平相比,分别增长9.42%和33.33%。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3元,增长9.8%,人均消费性支出9119元,增长9.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904元,增长9.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700.77元,增长7.65%。城乡居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1-9月份,全市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9397元,同比增长12.2%,转移性收入3787元,增长20.8%;农民工资性收入3874元,增长11.55%,转移性收入259元,增长12.1%。9月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180.73亿元,占全市存款余额的55.6%,其中新增存款173.74亿元,同比增长19.54%。 (六)居民消费价格和工业品生产价格环比由降转升,同比降幅收窄。1-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1%,同比下降0.9%。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四涨四降”态势。价格上涨的四大类是:食品类上涨0.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6%。价格下降的四大类是:衣着类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4.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8月份由下降转为上涨,8、9月份均上涨0.5%。1-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24%,但环比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环比价格自2月份开始上涨,6月份价格出现暂时下降,7月份又开始上升。1-9月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2.81%,环比价格自2月份开始一直呈上涨态势。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容忽视。 (一)对外贸易形势仍相当严峻。1-9月份,实现进出口总额35.4亿美元,同比下降20.6%,降幅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扩大5.2个和1个百分点,与1-7月持平,仅比1-8月份收窄0.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2.4亿美元,同比下降18.8%;进口13亿美元,同比下降23.6%;顺差9.4亿美元,同比减少1.25亿美元。从出口产品看,除医药增长18.9%外,机电、石化、纺织品下降较大,分别下降38.7%、21.4%和18.1%。从出口市场看,前十位出口市场除澳大利亚增长5.2%外,其它仍呈下降趋势,其中美国、欧盟、东盟分别下降13.9%、22.8%和12.5%。 (二)保持投资持续增长还面临一定困难。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对我市实现产业转型、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宏观调控政策变化趋势。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经济工作时指出,当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更加凸显,产业结构调整压力和难度加大,坚决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对今后我市钢铁、有色等行业投资的增加带来一定影响。二是民间投资跟进不快。1-9月份,工业投资仅增长9.9%,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1个百分点。资金来源中,单位自有资金仅增长1.3%。三是用地难问题依然存在。虽然老旧矿区改造、旧村改造等项目的大量开工,盘活了少量土地,但企业投资用地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受部分行业、企业运行质量不佳,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加大,特别是部分主体税种仍呈现下降态势。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下降10.79%、26.92%、3.52%。而启动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及其他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增支因素,进一步增加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四)产业结构调整压力较大。现阶段,我市经济发展方式仍是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结构调整进展不快,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比例欠合理。前三季度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2%,低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比重偏低。同时,历史形成的我市工业结构中重型产业高能耗、高排放的结构性矛盾仍相当突出。对于钢铁、有色等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的行业,我市在全国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因此,推进这些企业的优化重组,将对我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 (五)工业品价格水平仍处低位 虽然近几个月生产价格指数环比有所回升,但仍处低位,大多数行业产品出厂价格仍然下降。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1.24%,降幅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扩大0.73个和2.21个百分点;原材料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2.81%,降幅分别比上半年、一季度扩大1.09、3.41个百分点。物价水平特别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回落,对企业生产经营形成较大压力。 三、对策建议 当前,淄博经济形势同全省、全国一样,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下阶段要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落实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确保投资持续增长。重点抓好政府性投资,加强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社会投资的积极性,扩大社会投资在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优化投资的主体结构。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品牌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把扩大投资与调整结构、产业升级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步伐,集中开工建设投资总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科学发展要求的重大项目。 (二)全面推动消费稳定增长。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重点抓好汽车、通讯、住房等消费热点的扶持。研究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促进信用消费,营造好适应消费的市场环境。重点挖掘农村消费潜力,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和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消费提供便利的销售和服务渠道,引导好、保护好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三)尽快扭转外贸进出口下滑的态势。切实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外贸产品品质,加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的研发,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自有品牌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力度,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全面稳固传统市场份额,努力扩大新兴市场比重。进一步完善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及时掌握和协调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国外收购等方式增加外贸进出口。 (四)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产业振兴计划的重大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市场需求约束加剧形成的“倒逼”机制,全力培植壮大骨干产业,推动一批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我市工业经济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中真正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为金融危机过后工业焕发新面貌,促进加速发展奠定基础。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生产生活服务领域,为制造业技术升级和降低成本提供支撑,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引导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鼓励和支持我市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企业的发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促进服务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六)突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致力建设信用体系,构建融资平台,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洽谈会、项目对接会,大力引导贷款流向中小企业,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