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报道,岁月的烟尘掩盖了又一段广州人敢为人先的历史:在上世纪,今天广州陵园西路以东,中山路以北,东风路以南,包括光华口腔医院、工艺美术职中及烈士陵园一部分的地域曾称和尚岗,和尚岗上曾有过一间我国最早的中国人自己办的西医学堂,名曰光华医学院,诞生于1908年。而泰康路上那间老广州所熟悉的原省口腔医院大楼所在地,则是其最早的校址。日前,一位年逾古稀的“光华”毕业生,中山大学医学教授郑振声老人向记者报料时说:“贵报评论员闻过曾提出‘认识现代史请从广州开始’,说得好,盘活广州近现代史是每个广州人的责任!”
开创自办西医教育历史
1996年,位于陵园西的中山医光华口腔医院重新冠名“光华”二字时,许多人还以为医院是个合资机构,殊不知此二字在中国人自救自强的近现代史上竟有不可忽视的分量:开创了由中国人自办西医教育和西医医院的历史,外国教会垄断中国西医医疗和教育的局面从此被打破,办学50余年有600多同学成为中国医卫界栋梁之才。
冲破礼教首创男女同校
1907(光绪33)年冬,由英国人经营的来往省港的佛山轮船上,发生了“摩罗叉”(英国人雇用的印籍警察)无故打死中国工人命案,而外国医生却诬说死因是心脏病发。民众人心激愤,但当时中国西医没有医权,清政府又惧洋媚外,不敢力争,反用暴力压制民众,致使凶手逍遥法外。忧国忧民之士认为,事件原因很多,但无华人自立之医校医院,是重要原因之一。
96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一德路天成街一间牙医馆内,数十位中国西医医生及绅商代表神色凝重,满腔愤慨。他们一致决定:“为了不受制于外国人,维护中华民族之尊严,挽回医权,必须创立完全由中国人自办的医学校为新医栽育人才。”
翌年春,光华医社成立,创办了四年制的光华医学堂和附属医院(后改名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冲破旧礼教,首创男女同校。
校长任职20年不取报酬
“光华”问世后,从1908年成立至1953年并入华南医学院的数十年中,经久不衰。开办之初,光华医社推举广东制药大师梁培基为社长,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医学博士郑豪为医校校长。其时郑豪正在广东陆军军医学堂任总教习,从此至1931年病逝,郑豪不取报酬义务任校长20多年。同时被聘为医院院长兼医校教务长的陈衍芬先生,毅然辞去香港两家医院主任之职回粤就聘。而当时美国人开办的博济医学堂里,陈垣等17名在读学生特意转学前来就读。由于经费窘迫,教授和医生也都是由矢志于“科学救国”的专门人才义务担任,也从没有人嫌薪水微薄。
采访中,最吸引记者眼球的是光华医社由社员捐助办学办医的运作形式。学校名为“私立”,实为爱国民众出资。从光华医社的简章可知,社员的责任主要是缴纳社费办学办医,而社员之权利仅是在规定时间内“凭券免费诊症之利益”。
上世纪20年代已有解剖馆
就是这样集腋成裘,光华医社于1921年又开办护士学校,1923年将泰康路旧址平房改建成至今仍在的四层大楼,同年在大东门外之和尚岗建新校舍,成为初具规模之高等医学院。1928年光华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学院。
作为“光华”50年代的毕业生,郑振声老人记得那时的母校已有解剖学馆、病理学馆、各类实验室及教室、学生宿舍等17栋建筑,草坪宽阔。
据了解,如今和尚岗校区的建筑仅存一栋,即中大光华口腔医院内的行政办公楼。而这座两层的楼房当年是新校址的男生第一宿舍。
600同学精英辈出
“光华”自1908年创办至建国初,共培养38届、685名毕业生。1953年,光华医学院与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为华南医学院。光华学子散布全球,许多人成为了医学界栋梁。
———钟世镇,光华高师班毕业,我国临床解剖学奠基者,现为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叶惠芬,1932届毕业生,于1954年首次在我国用人工培养基分离出5株钩端螺旋体。
———郑振声,上世纪50年代毕业,发明的增强型体外反博装置国际声誉颇高,成为我国高科技走向世界的领先项目。
———冯建章,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研究员,为广东侵入性诊断和治疗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