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立足特色的分级展示为基础;
以多层渗透的优势资源为依托;
以精细完善的专业咨询为保障;
以创新的整合传播方式为带动;
打造“立足特色、名满天下”
的特色扬名系统! |
|
|
|
|
|
|
基督教
|
|
时间:2009-07-20 |
|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前后的巴勒斯坦地区。公元一○五四年,基督教东、西部教会发生分裂,形成西部的天主教(罗马天主教)、东部的正教(东正教)。十六世纪,马丁路德等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从罗马天主教里分离一部分,产生了“新教”(在中国习惯上称为基督教)。
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是基督教新教(以下称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基督教凭借不平等条约获得特权,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从东南地区少数口岸向我内地、边境发展,在华活动的外国差会有130多个。由于传教活动受到列强不平等条约保护,教会受外国差会控制,基督教在中国被称为“洋教”,1949年仅有信徒70万左右。
1950年7月,中国基督教界吴耀宗等40位领袖联名发表“三自宣言”,发起了三自爱国运动,号召教会自治、自养、自传,中国教会从此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的道路。
1954年7月,中国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基督徒,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令,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
1958年各种不同信仰礼仪背景的教会实行了“联合礼拜”。从此中国教会进入“后宗派时期”,基督教的宗派组织在我国不复存在。
“文革”时期,中国基督教一度中止活动。1980 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恢复活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会议并成立了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三自爱国运动,开始了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新探索。1996年基督教第六次全国会议,将这一时期的探索总结为坚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坚持爱国爱教、必须努力增进团结、必须大力落实三好(自治要自好、自养要养好、自传要传好),向全国基督徒发出了“一个好基督徒应该做一个好公民”的号召。
随着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展,过去外国传教士传下来的一些神学思想,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相适应,产生矛盾和冲突。在丁光训主教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积极探索开展神学思想建设。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济南召开全体委员会,作出了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神学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阐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规范,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000年9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庆祝三自爱国运动50周年大会,对50年来的三自爱国运动进行了总结,宣布继续坚持爱国爱教方向,要把三自爱国运动推进到神学思想建设的新阶段,在带领广大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目前,据基督教全国“两会”统计,我国信仰基督教的人数达1600万,教堂及活动点总数超过5万个,有近3000名牧师、1.5万名教职人员和近11万名义工。全国有18所神学院、圣经学校,其中金陵协和神学院为全国性的神学院。共出版发行3000多万册圣经、1400多万册《赞美诗(新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