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官员5月27日在国新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止到4月30日,新增中央投资已累计下达3924亿元,本轮1.18万亿中央投资下达已逾三分之一。前4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升高至30.5%,投资对“保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体现。
专家指出,由于存货消减等因素,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今年投资拉动率有望达到4.6至4.7个百分点,投资的强劲增长大大增加了我国GDP“保八”的希望。同时,应注意发挥本轮投资在“调结构”以及消化产能过剩方面的积极作用。
投资高增速有望持续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去,我国却正体现出旺盛的投资需求。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5%,该增速已经处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较高水平。“扣除掉价格因素后,4月份投资实际增速已经超过35%。而1993年个别月份投资增速虽曾逾60%,但当时实际增速却在30%以下。”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表示。
前4月,我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90.7%,增速比一季度继续提高。而地方投资增速也已经逐步超越了中央投资,这预示着固定资产投资的较快增势短期内有望持续,中央投资的带动效应正在逐步体现。一些券商认为,今年二至三季度,投资名义增速均有望保持在30%以上。
投资增速逐渐走高,4万亿投资的拉动效应无疑首当其冲。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在国新办于5月27日举办的扩内需保增长落实检查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1-4月份农业、水利、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增速在35%-85%之间,工程机械、建筑材料、机电装备等投资类产品领域的生产形势出现好转。
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表示,截至4月30日,新增中央投资已累计下达预算3924亿元,占4万亿投资中1.18万亿新增中央投资的33.3%。
除此之外,今年我国又出台了不少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比如下达200亿元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有望拉动直接社会投资4600亿元。而调整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措施也有助于带动投资和内需增长。
逾30%的投资增速,既快于前两年我国处于经济偏快周期时的投资速度,又高于中央对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的预期。陕西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刘岩松认为,高增速下的投资建设项目,一方面来自前几年防止经济过热被暂时积压搁置的项目,另一方面则应警惕是否有未达到审批标准的项目“滥竽充数”。
投资拉动水平有望提升
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长6.1%,其中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0、4.3和-0.2个百分点。按支出法计算,由于一季度存货投资消化已经逐渐接近尾声,二季度后,以资本形成总额计算的投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二季度的投资拉动率将环比提升1.5至2个百分点,即拉动GDP增长3.5至4个百分点。
从全年来看,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前三批中央投资规模达到3000亿元,再加上先前下调部分项目资本金比例。以此测算,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新增投资规模可能已超过1万亿元。如果消费需求增长能稳定在4个百分点左右,今年投资拉动有望达到4.6至4.7个百分点。这样即使外需出现负增长,全年GDP仍然有希望达到7.8%左右。
有专家指出,去年年末中央制定“保八”目标时,业界大多估算今年我国净出口能维持在5%或10%的正增长。在今年外贸较快回落的背景下,投资的强劲增长无疑大大增加了我国经济增长“保8”的希望。
然而,本轮投资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表现仍有待观察。从积极角度来看,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维持高增速的同时,体现出第一、三产业快于第二产业,中西部区域投资快于东部,非国有投资增速有所加快等良好势头。
从另一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消费贡献率逐步走低,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经济峰谷受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尤为严重。尽管政府投资是保增长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但这也很可能在短期内加剧经济结构失衡的风险,由投资带动的经济增长质量尚待时间检验。
提防投资“隐忧”
部分业内人士指出,固定资产投资的高增速背后的“隐忧”还在于是否会加剧产能相对过剩压力,以及投资快速反弹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能否保证。
对此,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处处长牛犁认为,新增投资领域决定了是否会加剧产能过剩。如果新增投资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欠账领域,则不会加剧产能过剩压力,反而会消耗本来已经过剩的钢铁、水泥等工业产能。而如果投向本来已经大量过剩的领域,则有可能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民间投资出于盈利考虑,可能投向相对过剩行业要少一些。但政府投资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有可能加剧产能过剩。
刘岩松认为,当前既要警惕由于内外需求不足导致过多投资流向产能过剩行业,又要警惕流向即使需求旺盛但仍应严格限制的“两高一资”等行业。但对于工业投资应分情况而论,像一些大型工业改造项目需要3-5年的建设时间,未来投产后可能国内外产能过剩压力已经大大缓解。
投资带来的经济增长质量也应关注。海通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新增GDP/固定资产投资)能够直观反映出投资的宏观收益,该系数在经济高增长期过后下降,并随着经济波动同向波动。
该报告称,以美国为例,1961-2003年,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维持在0.2左右,经济下滑时,效果系数也下降。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在1992年以后出现了持续下降,已经接近美国的长期平均值0.2。1992年,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导致GDP增加45.5元,到2003年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只能使GDP增加24.2元。
牛犁认为,中长期来看,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于政府投资。改革开放30年来的数据显示,政府资本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0.31个百分点,社会资本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0.38个百分点。当前要抓住时机,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由政府投资向社会投资转移。牛犁建议,应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放宽市场准入,拓宽社会投资的领域和渠道。通过税收、财政贴息、政府采购等政策扶持中小企业,以带动社会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