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北大教授解读公立医院改革难在何处
|
|
时间:2009-06-01 |
|
演播室主持人(董倩):
欢迎您收看《新闻1 1》。
我们知道医院是给病人看病的,而在这次新出台的医改方案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公立医院看病。那么由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病人,因此未来公立医院它该怎么改,未来的改革之路它将怎么走,就牵动着我们几乎每一个人的心。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稍后李教授会给我们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做一个具体的解析。首先我们还是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在这次医改方案中,对公立医院改革方面的表述。
(播放短片)
|
解说:
2月28号,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交流时就曾表示,医改最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也向外界表示,目前看病就医的供需矛盾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尽管改革路径上不十分清楚,只是推行试点,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十个字,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
许树强(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院长):
主要是要解决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要逐步探索和完善政府的补偿机制,同时还要探索多元化的办医格局和公立医院的规模、布局怎么设。
解说:
这三个层面的改革中,较为引人关注的又是补偿机制的改革,在我国,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但每年财政拨款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必须靠医疗服务收费和卖药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必然将经济效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由此看来,能否调动医务人员维护公益性,而非创收的积极性,也就成了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然而对于已经习惯了盈利模式的医院来说,如何重新回归公益,如何确保公益的同时,兼顾医院自身的发展,并充分保障医务人员的价值体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张茅(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公立医院改革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集中了大量的优势资源,由于国家近年的投入不足,也形成了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政府的投入和药品收入。我们的方向是要恢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要逐步通过改革实现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和政府投入。
解说:
新医改方案提出,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取消药品加成给医院造成的损失。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患者担心,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会让已经很高的医药费再上一层楼,这无异于按下葫芦起了瓢。
患者:
(药费)降一点总比不降好,但是检查费用如果提高,这个检查费用也相当高,你得一种病,他可以给你开很多种检查。
解说:
而更多的患者提出,如果提高了医生待遇,但医生还是照拿回扣红包怎么办。也有人提出,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后,医生会不会少开药,多开检查,这样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与此同时,新医改提出的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也十分引人关注。这意味着医生不仅可以在单位从事本职工作,还可以到外单位打工。
张澍(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
在医生多点执业这个方面,如果使得医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能让医生到一些缺医少药或者医疗不发达的地区去发挥他的作用,使得社会资源有一个公平的分布。
解说:
不过也有人担心,多点执业给了医生行医自由的同时,可能会给卫生部门和本单位医院带来管理上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加完善的措施。
此外,由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艰难,改革将按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在中东西部分别选择条件较好的地级以上城市作为试点,到2011年在全国逐步推开。
尽管困难重重,但无论如何,新医改已经开始负重启程。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如何坚持?
主持人:
李教授,刚才短片里面说了,这次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十个字的大方向,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咱们先关注公益性怎么能够坚持住。
我们知道现在医院里面政府投入只占到它全部大盘子里面7%-8%,那如果要做到公益性的话,政府投入多少才能够保证它这个公益性?
李玲(特邀观察员):
根据国际经验大概要到三分之一左右,但是我们国家可能跟国际上还有一些差异,我个人认为,我们可能有到20%就能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规模不一样,我们的门诊量非常的大,也就是对于医院来说,如果你规模很大的话,你的固定人均成本就下降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