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邓聿文:民众需要"马桶" 廉租房不需要"茅房论"
|
|
时间:2009-06-01 |
|
近日,知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这句话引起了多数网友的反对。无独有偶,《瞭望》新闻周刊日前也刊文抨击一些公然为黄光裕喊冤的经济学家。经济学家们为何屡遭质疑呢?
茅老先生最近的言论有些“出格”,比如“提高票价解决春运火车拥挤问题”,又比如最新建议“廉租房不设厕所以防富人购买”。茅先生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问题在于,不能以损害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质量为代价。
况且,有钱人是没有资格住廉租房的。如果廉租房落在有钱人手里,只能说明我们的制度有问题,或者有关方面把关不严,与有没有茅房无关。也就是说,民众需要贴近他们的“马桶”,不需要偏离实际的“茅房论”。
我猜测茅先生在说这些话时可能没有认真思考过,这就提醒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知名学者,在面对公众说话前,最好是对问题有扎实的研究。
谈到研究,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科轮集团董事长刘革新在小组讨论上提出,“主流经济学家的判断已经证明不行了,需要有一个民间独立的机构和他们进行质询,还要淘汰一部分经济学家”。刘所指的是主流经济学家对这次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没有判断准。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则坦承,“主流经济学家在预测此次金融危机时失败了”。
中国的经济研究机构和经济学者恐怕为世界之最,为什么经济学界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中几乎集体沉没?除了此次金融危机是在全球化的新背景下发生的,有很多新特点、新现象外,我想最大的原因是与我们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机构本身的性质有关。刘革新说,很多学者都是教科书思维,照本宣科,没有深入实际,或者都是摸着领导的脾气做研究。最近《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的一篇批评经济学家的文章也指出,唯上不唯实,本位主义盛行,以及陷入一些小圈子、为利益集团所囿等,是造成一些经济学家挨骂和被百姓拍砖的主要原因。这些都点到了问题的要害。
经济研究不但是一种理论研究,更是一种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就需要调查,掌握真实情况,而不仅仅依靠注水的数据。如果不去剖析、研究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不去深入实际做调查,或者只为小集团的利益服务,要得出准确的结论是很难的。
另一方面,中国众多的经济研究机构基本是官办的,非官办的研究机构和学者不仅数量少,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官办研究机构的一大弊端,是研究者往往按领导的意图从事经济和对策研究。因此,要尽量减少官办研究机构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就必须发展一定数量的民间研究机构与其互补。应该从政策上为民间研究机构松绑,并着力畅通民间机构和决策层的沟通渠道。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很少见到经济学界反思自身的问题。要改变民众不信任经济学家的现象,除了思想上要接近民众外,最主要的是提高经济研究的质量,从更高的视野,更历史和现实地看问题,从而做到研究更有预见性和前瞻性,避免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
|
|
|
|